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郑敏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管理员2022-02-23【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在国内,1993年出版了现代文学史家唐弢主编的英译本《中国现代文学史》(TangTaoed.,HistoryofModernChineseLiterature),这是一本很有分量的论著。在本书第11章“抗战期间的文学(LiteratureDuringtheAnti-JapaneseWar)中,作者介绍了《诗创作》与《中国新诗》两个期刊聚集的年轻诗人群体,即后来命名的“九叶派”:“每个人都有他或她自己的风格,但他们都相互回应。他们都反对‘夸大其词的宣传主义’,同时强调基于中国形式的审美主义(Chinese-styledaestheticism)。他们吸收了西方现代诗歌的技巧,丰富发展了新诗。面对着压迫,诗人们勇敢地站在人们的一边,表达他们的反抗。”在评论郑敏与陈敬容二位女诗人时,作者写道:“在《春》中,郑敏‘听见春’从‘枯枝上的几片新叶’上升,‘它好像一幅展开的轴画……又像一个乐曲’。””这指出了郑敏诗歌的通感特色:把音乐、绘画、舞蹈融汇在对意象的展开之中,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诗歌表达了一个时代从黑暗中破土而出的希望与憧憬:“她们的诗歌是清澈的,生动的,新鲜而美丽,抒发着她们对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同情心。”1994年,中国现代文学馆(TheModernChineseLiteratureArchives)主编的英语版《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ABiographyDictionaryofModernChineseWriters,Beijing:NewWorldPress),收录了有关郑敏的英语简介,这个词典同样也是对中国现代作家的一个经典化的综合与记录。
在英国,1997年出版了汉学家杜博妮(BonnieS.McDougall)与雷金庆(KamLouie)撰写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TheLiteratureofChinaintheTwentiethCentury)。这本书对1900—1989年的各种文学类型进行了论述,其中对“九叶派”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与评价。在讨论郑敏时,本书作者认为:“像她之前的郭沫若和之后的杨炼一样,郑敏是极少数试图探究中国文化的全方位图景的诗人之一,虽然她的图景更为克制。”这本材料丰富、不乏卓见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起了很好的效果。

《九叶集》
2004年,比利时的一位诗歌译者伊歌(LegevanWalle)就读于莱顿大学东亚系,是汉学家安乐逸的研究生,她在论文《形式·意象·主题—郑敏与里尔克的诗学亲缘》(载《诗探索》2006年第1期,赵璕译)中,指出:“在(40年代)这样的气氛中,郑敏所写的有专门技术的作品则展示了她对西方—尤其是德国文学与哲学—和中国成分的综合。这引导她在一种其他中国诗人从未涉及过的、宽阔的世界背景中进行其哲理抒情诗的创作。”此文具体讨论了郑敏诗歌与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密切关系,就诗歌的形式、意象和主题而言,里尔克对郑敏早期的创作有巨大的影响力,如有着明确的形式特征(十四行诗体),哲理化的抒情道路,以一种远距离的方式/方法来描述生活现实而不流露其个人情感,以一种准确的几乎是事务式的观察来处理现实。这表明“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郑敏的作品有它自己声音和无可置疑的地位。”由此可见,师承关系让年轻的一代学子延续了他们的老师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译介热情,莱顿大学东亚系也成为翻译中国当代诗歌的重镇。
美国女记者黛博拉·布鲁诺(DebraBruno)与郑敏的英语访谈《一位来自中国先锋诗人的追忆》(APoetFromChina’sAvant-GardeLooksBack)发表在2012年8月9日《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主要涉及到诗人郑敏对世界保持好奇心,郑敏诗歌与哲学的关系,以及她如何在文革期间不轻易地被彻底卷入到各种政治运动之中,保存了真实的自我,保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智清醒与内心自由等话题。显然这位女记者的访谈与文学批评家的视角不一样,她更多关注诗人郑敏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及其在特殊时期的个人经历与生存方式。
以上列举的诸种事实表明,英语学界对郑敏诗歌的译介与传播经历了近六十余年的时间跨度,从最初的零星译介到各类文学史的积极评价,从默默无闻到进入教科书或文集的被经典化的过程。这当然与中国现代文学在海外影响力的提升有极大关系,它既得益于当代中外文学交流的世界文学语境,也得益于海外迫切了解中国现代诗人或女性作家的意愿。无论是作为一位思想活跃、特立独行的女诗人、一名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学者与英美现代诗的翻译家,还是作为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郑敏的写作历程、个人生活经验与创作硕果,都已成为这个风雨变幻、动荡不安的20世纪的鲜活见证。在这一点上,郑敏与冰心、杨绛、宗璞、灰娃等几位长寿的女作家一样,其充满顽强的生命力与旺盛的创造力的“祖母形象”,令人敬慕和惊诧。正如郑敏的博士生,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章燕教授所言:“中国新诗至今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在这蜿蜒曲折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无数为新诗的诞生、发展、创新而献身的诗人们,‘九叶派’诗人群便是这条歌唱着的诗之长河中的一湍急流,激荡着新诗的活跃的生命力。它在上世纪40年代便从西来的风中呼吸到新鲜的生命气息,带给新诗活的力量,而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诗坛又焕发出新的光彩,给新诗的全面革新注入了鲜活的能量。而今,‘九叶’诗人中仅存的一叶,已经百岁的郑敏先生又带着她永不停息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散发着她诗人的灵动和智者的沉稳,把我们从当下带向未来。”

聚合标签:优秀祭文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