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曹操撰写的祭文:《祀故太尉桥玄文》|曹操亲笔经典祭文赏析

管理员2019-09-12【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曹操撰写的祭文:《祀故太尉桥玄文》|曹操亲笔经典祭文赏析 第1张

  重庆殡葬008

  曹操撰写的祭文:《祀故太尉桥玄文》|曹操亲笔经典祭文赏析

  中国古代祭文是中国文体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多以那足可令人意奔神骇、心惊骨折的凄惨笔调追忆死者生平,抒写生者之思念。祭文是一种至情至性的艺术作品,情之所钟,莫过于此。古代祭文源远流长,繁若星河,其中佳作迭出,美不胜举。曹操的《祀故太慰桥玄文》是值得一读的佳篇。 曹操(155—220)汉魏年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散文家、字孟德,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县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步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长达20年之久的战乱。

  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 长松“人在世间,日失一日,如牵牛羊,以诣屠所,每近一步,而去死转近。”这是出之《抱朴子·勤求》中的一句生死名言,它揭示出“有生必有死”的人生旅途和归宿,生生死死,这是极其严酷而自然的过程。当然人在走完生死这一过程中各不相同,其间有人高寿百龄,瞑目善终;有人不见日月,转瞬即夭;有人羁旅他乡,北首长辞;有人威武不屈,慷慨赴义。尽管形式各异,但结果一样;与亲友长别,眠于大地之中。真可谓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得一个土馒头。”(范成大《重九日行营 寿藏之地》)。虽然死者魂游乎无为之表,但却给生者亲人带来万千悲痛之感。故曰:“哀莫大于死别,悲莫甚于生吊。而把生离死别的悲痛诸文字,就形成了多样的哀悼之作,如挽歌、诗词、挽联、祭文等等。但这哀掉之作中,最能尽诉哀思的当数祭文。所谓祭文,即指以散文(包括骈赋)形式出现的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祗时所诵读的文章。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祭文,主要就祭人者而言,它近似于现代的悼词。

  《祀故太尉桥玄文》是曹操的一篇祭文佳作。 这篇《祀故太尉桥玄文》仅有173字,文章虽短,但结构严谨,写得情真意切。此文见之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褒赏令》。据《武帝纪》的记载,此文作于建安七年(202)正月,曹操时年48岁,正好率领军队马扎在家乡谯县,亲自撰文祭祀桥玄。据《后汉书·桥玄传》记,桥玄年轻时为县功曹,汉桓帝时为了度辽将军,在职三年,边境安宁。建宁三年,迁为司空,转司徒。1 2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