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怀念妈妈之——衣服的故事

管理员2020-01-03【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做妈妈的关心子女的吃喝冷暖,当然是天经地义、十分自然的;做子女的往往也司空见惯、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关爱。但在我的记忆中有两件事,让我实难忘怀。

  我从老家来到合肥,正处困难时期,我又在长个子,衣服略显单薄。妈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化钱买来毛线给我织了一件毛衣,我穿在身上,暖在心里。一件毛衣现在看来确实不算什么,但是,要知道那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别说小孩子穿不上毛衣,就连成年人能穿上的也不多。

  我喜欢看豫剧,有一出“鞭打芦花”的戏,说的是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闵子骞,在风雪天与同父异母的二弟英哥一起随父亲去东庄亲友家相会,因忍受不了寒冷,向父亲提出改日再去。父亲以为闵子骞学不勤、志不坚、怕艰苦、畏风寒,不愿去,一怒之下挥起马鞭朝闵子骞打去,鞭子落处,只见芦花纷纷从闵子骞身上飘出,原来闵子骞穿的衣服里仅絮填了一层薄薄的芦苇花,父亲再拉过英哥一看,英哥穿的却是厚厚的蚕丝棉袄,这才明白是妻子李氏偏心,宠爱亲生,虐待子骞,于是回府责问李氏并写下休书,闵子骞为后母求情:难忘后母十多年的养育之恩,恳求父亲收回成命,不要使两个弟弟也成无娘的孩子,“宁愿自己一人苦,莫叫三子寒”。李氏大受感动,跪地盟誓:从此后待子骞亲生一般。每当看到此处,想想别人,比比自己,同是后母,同是穿衣,遭遇却大不相同,此情此景,都会令我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1966年“5.16通知”以后,学校“停课闹革命”,接着红卫兵开始“破四旧”、“造反”、“大串联”、“揪斗当权派”等等;一场政治风暴席卷全国。那时能够穿着父辈的军装着实是一些军人和干部子女的荣耀和骄傲。不久,崇尚穿黄军装的风气迅速向全国蔓延;能有一身黄军装是每个红卫兵都梦寐以求的。不少人实在求之不得,就请裁缝去做,做不了衣服,那怕做顶黄帽子也行。一时间,黄军装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区别革命、不革命、被革命的标志,是对待革命的态度问题。父亲转业前是海军,军装都是白色或蓝色的,只有授衔时发的武装带(俗称“老修带”)还能派上用场。好在爷爷从叔叔那里曾经带回一些军衣,(叔叔仍然在部队工作)但都穿过多年,有些破旧了。妈妈看到我成天穿着旧军衣,舍不得换,就明白了我的心思。恰好那时有一批转业干部分配到妈妈单位工作,妈妈便有意接近他们,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向他们提出,儿子想要一件军衣,问他们有没有多余的;一位叔叔挑了件新军装送给了妈妈,妈妈给他钱他也不要,妈妈说你不收钱我就不能要,还是给了他十五元钱。(这在当时也不算小数)我拿到新军装后欣喜万分,穿上新军装,扎上“老修带”,戴上红卫兵袖章,美美的照了一张像。后来,我就穿着它北上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接着又南下广州,东进上海,西至西安,开始了革命的大串联…...直至1968年我参军入伍,穿上了部队发放的新军装。

  妈妈虽然不在了,但她给我的关爱却在我心永存!

聚合标签:妈妈

有用+1! ()

上一篇:我若安好便是晴天

下一篇:父爱微香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