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清明节里谈文明

管理员2019-08-25【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追根溯源话清明

  春分一过,清明再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日子就到了。清明最早只是24节气中的一个。这个时候的天气逐渐湿润,气温回升,杨柳依依青草香,古语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时不仅仅是踏青的好时节,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光。

  最早代替清明节行使祭祀功能的节日是寒食节。寒食节这一天,家中灶台不能生火,人们只能吃冷食,有些像穆斯林的斋月,只是规矩没有穆斯林封斋那么严格。到了春秋时期,相传晋公子重耳在流亡避祸的过程中缺衣少食,马上就要饿死的时候,随行的臣子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烹熟了之后喂饱了晋公子,才让晋公子得以活命。晋公子当时对介子推感恩戴德,流下两行感动的热泪。可是多年以后重耳即位变成晋文公之后,重赏了一干随从亲信,却独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倒是心胸宽广,不愿为名利拖累,带着自己的老母躲进绵山隐居去了。等到晋文公想起介子推大腿肉一事时,羞愧难耐,一定要把介子推请出来荣禄相供,但早已找不见介子推的身影。后来,晋文公也是糊涂听从小人献计,三面火烧绵山,以图逼出介子推,结果发现背着老母的介子推早已经坐在柳树下被烧死了,还留下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也是懊恼不已,于是下令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纪念介子推。故事到这里还没完,第二年寒食节,晋文公上山祭奠的时候,发现那棵老柳树死而复生,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这是最早的清明节的来历。后来寒食节逐渐增加了祭祀、踏青、斗鸡的风俗,曾经一度被称为民间的第一大祭日,但这主要是汉族的习俗。到了宋元以后,尤其是朱元璋以后,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这个时候祭奠、踏青的习俗不仅仅为汉族所尊奉,满、状、苗、羌等少数民族也受汉文化的影响,开始了清明扫墓的风俗。

  传统习俗要文明

  很多人在谈到传统文化的时候一脸鄙夷和不屑,很大原因在传统习俗流传下来的时候与当代社会需要格格不入,令人不舒服。

  以清明节为例,自唐朝起,公务人员可以享有法定节假日一天,以便出城上坟,足以看出清明节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地位。古时以排场祭祀感念故亲,纸钱飘飞,烟雾缭绕,给暖暖春意平添伤春悲凉。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英灵。”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清明扫墓祭祖活动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也在提倡文明健康、符合时代特点的祭拜方式。送上一束鲜花,寄托哀思;栽上一棵绿树,表达怀念;在网上擎烛点歌献花留言,吐露真情。这些既庄重节俭,又绿化了环境,都不失为文明之举。

  其实,无论是烧纸钱还是饮寒食,不过都是祭奠的形式,祭奠的真正含义又在什么地方?

  一则子欲养而亲不待被称为人间最大悲剧之一。我们祭奠已经故去的先人,回想过去发生在我们彼此之间或温暖或欣喜或温情或快乐的点点滴滴,才能让我们更懂得珍惜与当下眼前人的时光。回家祭祖是每年清明假期的理由,更是我们陪伴父母亲的提醒。愿先人身上的悲情不在世人身上再重演。

  二则清明寒食不仅仅是祭祀自家祖先,也是纪念万千与介子推一样割股奉君为天下的赤胆忠烈之魂,不受富贵志在清明的淡泊名利之灵和舍生取义谏君王的忠心赤诚之将。我们纪念的是留在人们心底对美好人性向往的情愫,是寄托哀思、敬仰忠孝的善良愿望。这才是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带给我们的意义,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高贵情怀,是不为时代变化所撼动的自我要求,这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意义。

  不同习惯该尊重

  可是,当我们在谈论文明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些什么?我们在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一直强调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这精华与糟粕又如何分辨?糟粕的边界又在哪里?

  最近网络上最火的事件莫过于上海地铁站里蹲在候车区的两个姑娘了。很小的一件事,不过就是两个姑娘蹲在地铁站里等地铁,被贴上了“没教养”、“不文明”的标签。回过头来看图片里的两个姑娘,穿着并不暴露,地铁没来,周边没人,意味着并不影响别人上车,蹲在地上也并无过分之举,没有打扰到别人的生活,也没有扰乱公共秩序。我们也无法得知两个姑娘是否因工作或游玩太过疲劳,又或是生理不适带着病痛。或许只是有碍拍照人的视线审美,但谁又能说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的人想要蹲下休息就是没教养,又或者是病痛到无法站立的人想要蹲下缓解就是没教养呢。

  最近知乎上有个关于餐桌礼仪的帖子受热捧,帖子里讲述了发帖人上学期间老师教导餐桌礼仪的流程和规范,老师的最后点睛之语受到网友的点赞:“如果同你用餐的人违反了用餐礼仪的任何一条,哪怕是以上都没做对都没有关系,忽略掉就可以了,因为你一旦因餐桌礼仪对别人产生了轻视的念头就是最大的失礼。”

  所以,当我们面临与自己的教育认知相悖,或是与自己的教养认知不同的风俗习惯时,如果这样的习惯并没有扰乱社会秩序,没有给公共生活造成混乱,没有给他人生活造成困扰,我们还是应当学会尊重别人的习惯,尊重别人的风俗。毕竟,教养和礼貌从来都是约束自己,而不是为了要求他人。

  今天是清明节,让我们追思先人,缅怀英雄,讲讲文明,谈谈尊重。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