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忆吳圣林同学

管理员2022-03-13【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清晨,我骑上电动车动身准备去九江,代表都昌的老汪等同学凭吊前两天去世的吳圣林同学。刚把电动车停在中医院车棚,就只身前往大转盘路口等班车,七点十分班车来了。我上了车后,立刻用手机和昌炎同学联系,昌炎说:“今天上午八点钟吳圣林就要火化了。”听后,我心里一惊,前二天才开始吊唁,今天就要火化。时间真紧,我必须抓紧赶去。还好,昌炎八点钟在车站等我。到了九江,刚好八点二十几分。

见到了昌炎同学。我们立刻坐出租车前往贺家仙殡仪馆,到了那里。我们找到了吳圣林的家人,他儿子说,爸爸己推进了火化间,我们只能在这里候着。我立刻向他们表达了迟到的悼念。

在殡仪馆外,我们等了一个多钟头。在静静等候的时间里,我的脑海象过电影一样,不时浮现出五十多年前在九师读书时同学们风华正茂的情景。记得:第一次,吳圣林这位市里来的同学刚进教室,只见他身穿一套灰色中山装,头戴灰色单帽,戴着深色眼镜,好一付书生模样。当时,正是“文革”时期,班上老师们也不常到我们的班上。他时而引哼高歌,时而高声朗诵毛主席诗词,其嗓音之好,普通活之准,令不少同学们深为折服。那时,我也挺喜欢唱歌,一些毛主席诗词歌我也会唱,但不好意思当众吟唱,同时嗓音条件也差不少。我的印象里,对他的声乐才能的表现,也是颇为深刻。因市里的同学不住学校的宿舍楼,我对他很少有过直面接触的机会。随着六八年末九师的提前解散,我们回到了都昌,长期忙于公事、家事,见面的机会更小。这次,我向他的儿子索取了吳圣林的简历,才知道他的人生阅历。其实,吳圣林九师毕业后参加了九江歌舞团,并随团在全市各县市城镇、乡村演出。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他参军并在海军工程兵部队服役五年,其间获得多次表彰。退伍后,他又回到了市歌舞团,并担任歌咏队副队长。一九八零年三月,他调到在市文化局工作;一九八七年以后在市文管所担任副所长;一九八九年以后,一直在文物管理中心担任党支部书记、副研究员。他出色的艺术天赋和才能在年轻时得到极大的发挥。中年后,他转换到从事文物研究上,也是成绩斐然。由于长期潜心钻研,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在业内有着良好的评价,并获得极好的声誉。我对他在业务上沒有过交集,也极少过面。但同学之间,心灵相通,虽不同行,但也是对他的艺术成就也是高度认同和赞赏的。

在班上几次同学聚会上,我与他见过面。但由于县里与市里的同学直接交流的机会不多,加上我不够主动,因此沒有深切交谈过,这也是我们人生中很大的遗撼。

吳圣林同学的逝世,使我更加明白:不管是谁,能量再大、能力再强,其有效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人在世间活着,不只是为生存而活着,而是要在限的时空内为国家、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亊情,要成为国家、社会中的正能量,要成为儿孙们心中的榜样,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一辈子好好做事,好好做人。

远方的喇叭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这时,远处吳圣林的儿子、女儿及其家人己迎领了吳圣林的骨灰。在仪仗队的护卫下,一行人正准备去先前准备好的墓地,安放吳圣林的骨灰。

吳圣林后事的确十分紧凑,昌炎和我也随着为吳圣林送葬的人群,前去贺家山一块墓地。人们还途经九江名人墓地,只见那里有一些先前安葬的故人墓地,其中就有画家傅梅影先生墓地。他的墓有数十方平米,墓碑制作十分讲究,体现了墓主人生前的诗人与画家的身份和地位。

我们来到墓碑林立的墓地,那里有一块准备好的地方,刻好的墓碑己经立好,前面还有大理石墓穴,只等他旳骨灰盒。这时,吳圣林家人、亲友们早就围绕在这块地方。他的孙儿端着吳圣林先生的骨灰盒,在人们的护卫下来到这里,静静地等着下葬的时刻。时辰一到,他的家里大人立刻从他的孙儿手中接过吳的骨灰盒,庄重地放进墓穴,然后盖上黑色大理石盖,并用石胶加封好。接着,送葬的人群按规定的礼仪依次向吳的墓地行最后礼仪,就慢慢地离开吳圣林先生的墓地。

我和昌炎同学,有幸始终参加了吳圣林先生的骨灰下葬的庄重时刻,并向他行了最后的告别礼。

在离开贺家山的时候,我还接到常国华同学的电话,他说:“我不在市里,谨向你致以问好,希望今后有机会在市里见面。”我说:“谢谢,以后会有很多机会的。”我和昌炎边走走聊,一会儿到站台。不多时,我俩乘公交汽车离开了贺家山,回到市里老火车站旧址餐馆,参加吳的家人为吳圣林的后亊举行的宴请。在宴席上,我认识了吳的家里人。看到,他的儿女们热爱事业、奉献社会、勤奋努力、家庭和谐。大家都感到十分欣慰。

餐厅里,我还见到了市里的同学们。他们当中有:彭洁珍夫妇、祝仙桃夫妇、徐树华、孔杰、李宗清等,见到大家聚集一起都非常高兴。同学们互致问候,尽聊家常,仿佛又回到了以前的时光。

同学是宝贵人生中的浪漫缘份、同窗是风华年代的纯朴情怀。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经历了多少风雨,同学之间情感依旧如初,并永远值得去珍藏。

吃过中饭后,彭洁珍、楊昌炎等同学依旧要送我去总站搭36路公车。我于心不忍同学专程送我之情,但也只好默默地接受。一会儿,公交车到了,我赶紧上了车。依旧不停地挥手向同学们致谢,直到他们远去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外。……

渔家傲

———追忆吳圣林同学

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甘棠秋来师范近,伢儿众出扬声韵。

投笔从戌轻骑阵,获荣锦,重返地方仍坚韧。

浔阳文坛惟才蕴,潜心深研添学问。

三十年忠诚勤恳,霜染尽,壮心不尽靠国运。


聚合标签:同学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