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童年:对父亲“报刊”的记忆

管理员2022-02-13【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1300天了。今天是虎年的除夕,不知是否是年龄的原因,闲暇之余又勾起童年对父亲的记忆。
时间应该是70年代末。父亲在乡中心小学教书,正常每周六晚上回家,他的人造革提包中总会时不时的放着一两张报纸,也或许一本两本刊物,那是我童年记忆中最高兴也最值得期待的事情。除此之外,凭心而论,我们还是不希望他回家的。他很严肃,有时甚至是严厉,很少看到他笑。当然那个时代,对于我父亲这样出身的人,值得高兴的事确实也不是很多。
最初看到的报纸是《中国少年报》,最喜欢的栏目是“知心姐姐”“动脑筋爷爷”“小虎子”和“小灵通”。“知心姐姐”这个名字对于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几代人来说都不陌生,她那和蔼可亲的大姐姐形象最容易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信任。“小灵通”伴随着我整个懵懂少年,印象更深的是在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又邂逅了小虎子兄妹俩,使得漫游“未来市”的所有幻想,最终一一得到了亲眼验证。
《少年文艺》,对当时同龄的孩童来讲,是比较奢侈的事情,特别是由宋庆龄奶奶题写刊名,停刊又复刊的上海版。现在想来,纯净的品质带来的是阅读的纯粹和美好,是那个时代少年绝佳的成长伴侣,没有之一。接着又陆续阅读了一些《少年文艺(江苏)》,同样是一本以青少年为读者对象的文艺类刊物。虽然后来我无缘成为作家,但也算是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文青”梦,对人生的向上成长,以及价值取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想起来,童年时的这些“福利”,应该是父亲最大的“利用职务”之便,虽然报刊星期天阅读后还得放进提包带回学校,但是毕竟留下了厚厚的文学癖好,和童年无法忘却的记忆。

聚合标签:父亲

有用+1! ()

上一篇:新春祝福

下一篇:2022又一年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