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关于中国殡葬业当前发展的几点思考

管理员2020-09-06【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关于中国殡葬业当前发展的几点思考张三夕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 副院长 一、中国当前殡葬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思路(一)着力改变殡葬业“暴利”形象 我们随意在网络或媒体上检索,就会发现有关中国殡葬业的大量负面报道,最突出的就是所谓“暴利”问题,如: 1.广州《共鸣》杂志评选出2006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殡葬业名列其中。(十大行业分别是:房地产、医药业、教育、金融业、电力业、殡葬业、高速公路业、美容业、防毒软件业) 2.《〈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立法质量评估报告》揭露殡葬服务业高收费、乱收费问题。报告指出,仅化妆整容一项每具尸体高达600元。为了规范殡葬行业收费标准,抑制殡仪服务和公墓价格虚高现象,贵阳市民政、物价等部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从12月1日起,殡葬业服务项目必须实行明码标价,而且全市经营性公墓也将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针对这种情况,殡葬业的政府管理部门、殡葬业的企业及从业人员、媒体、专家等应该联合起来,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持续地公布目前中国殡葬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增加必要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消除人们的误解和偏见,以改善行业的整体形象。我们在天津永安和重庆殡葬企业的服务大厅里看到的都是明码实价,管理运作规范,这些都是中国殡葬业的正面形象。不过,对个别乱收费的“害群之马”要严厉惩处。 行业对比:也被列入暴利行业的“教育”。两条新闻的分析。[1] 北大副教授阿忆的“哭穷”。这条新闻,虽然有网民嘲笑,但确实让人们了解高校一部分教师的真实收入情况。 [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09:55 东方网 (来源:上海证券报)报道:从天津大学原校长单平被罢免看高校破产隐忧(该校炒股1亿资本金,损失至少3758.83万元):《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称,2005年我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至2000亿元之间。不少地方高校目前都已是负债累累。比如,山东省教育厅所属23所高校截至2005年5月,贷款余额75.4亿元,仅利息就需要4.3亿元,而省政府对高校投入的增量每年只有1亿元。一些中央直属高校同样债务缠身。11月15日的《中国财经报》等媒体引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按照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其实已经破产。”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并没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如果将来我们的学校破产了,我就到福寿园来打工。 因此,我们要有一种“盛世危言”的精神。前不久在重庆时,长沙的殡葬业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里的公墓有一半经营亏损,主要是尸源不足,经营不善。这方面情况如何,要作专门的调查研究。对于一部分殡葬企业来说,根本不存在“暴利”,而是生存问题。 (二)着力改变当前殡葬企业与殡葬市场无序竞争的局面 与上一个问题相关的殡葬业的无序竞争的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殡葬企业同行之间的无序竞争,如最近四川省民政厅通报批评南部县殡仪馆抢夺尸源,致人死亡事件。另外,全国各地还存在一些非法公墓,它对正常的公墓经营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是殡葬用品市场的无序竞争,如人民网·天津视窗11月20日讯:为贯彻落实《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在传统民俗祭奠日“十月初一”来临之际,南开区民政局对殡葬用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整顿清理。此次活动由区民政局牵头,区公安、工商、武警部队等部门联合组织人员,配置车辆,重点对王顶堤、嘉陵道、南开六马路等地段的无照销售封建迷信用品的经营者进行当面教育,同时没收冥币10万余张,封建迷信用品100余件。天津南开区殡葬用品市场的混乱情况,我们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 针对殡葬业同行之间的无序竞争,我们只有通过政府的有效管理、规范和指导;殡葬业的行业自律以及企业的兼并重组(如重庆市有六十几个小公墓,显然容易形成无序竞争);市场本身的优胜劣汰,以达到市场的有序。 (三)着力提高当前中国殡葬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中国殡葬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一般人认为“晦气”而歧视这个行业,因此,其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一直偏低。多数人积极进取心不够,不能理解和满足顾客日益发展的多种消费需求,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王夫子在《“入世”对中国殡葬行业的影响》一文中曾严厉地批评道:“现在除极少数殡葬职工的素质是那么一回事以外,绝大多数殡葬职工的素质非常差,一进入殡葬服务市场化,马上就会被人打败,被淘汰。还有一些新建的殡仪馆,还没有开建,立即就进来几十号人,全部是关系户,这如何搞殡葬有服务?!人才缺乏、职工素质普遍偏低或非常低,恐怕是我们殡葬行业面对‘入世’最严重的致命伤。我们想一想,当十几年前,企业、商业放开以后,那些国营企业和国营商业遭到到什么样的命运?不是近乎全部破产了么?人员下岗或分流了么?我们是否准备这一模式在殡葬行业重演呢?现在有些文章谈到这一问题时,总是说我们部分殡葬服务单位‘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服务质量比较差’,‘职工文化素质比较低’,‘技术人员比较缺乏’等。实际上,不是‘比较低’,而是‘非常非常的低’!他们是怕讲重了,人家会痛,会受不了!”中国“入世”刚好五周年,夫子的这番批评仍然值得我们警醒。 如何从整体上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现在有一些经验值得总结。举例说: [1] 现有员工培训。如黑龙江省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省人才中心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在省民政厅厅人事教育处和社会事务处精心谋划与运作下,由省殡葬协会组织与协调,在省民政干校举办殡仪服务员职业资格和岗位考核培训班,就收到很好的效果。 另外,编写出版有关的教材和书籍,如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的《最新殡葬从业人员素质教育培养与行为规范实用手册》之类的图书就很有必要。 [2] 持证上岗。现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人事部门颁发了各种《职业资格证》,《岗位合格证》。我很高兴地看到殡葬业职业资格认证以及要求持证上岗的工作已经蓬勃开展。 ●殡葬礼仪师的持证上岗。全国首批具有职业资格认证的殡葬礼仪师,将于年底在辽宁产生。辽宁成为首个试点。辽宁省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省份,将于今年年底举行首届殡葬礼仪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颁发给50名成绩合格者殡葬礼仪师职业资格证书。殡葬礼仪行业市场将受到约束,殡葬礼仪师需持证上岗。在国外,殡葬礼仪师是一份高薪热门工作,能吸引不少大学毕业生前去应聘,出场费也会随着资历的提高而增加。但在国内,该领域还是空白。认证申报门槛不低。殡葬礼仪师的全程服务包括:对亡者的临终关怀、生命服务、劳务代办、代写回忆录、祭词、悼词等善后工作等。此次申报殡葬礼仪师需要一定的条件,报名者年龄要在35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殡葬礼仪师共分5个级别,一级最高。殡葬礼仪师级别越高负责殡葬礼仪服务的收费就越高,每次全程收费标准从几百元到万元不等。殡葬礼仪师可兼职。(台湾还有殡葬诵经礼仪师的就业培训,按道教的仪式) ●殡葬服务代理的持证上岗。新华社上海12月5日电(记者叶锋):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5日为全市首批17家殡葬服务代理机构的负责人颁发上岗证书,这标志着上海殡葬服务代理正式纳入政府管理范围。这些服务机构的负责人是在经过3天的殡葬实务、礼仪和法规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取得上岗证书的。据了解,近年来仅上海中心城区每年去世的人就有4万至5万人,丧事服务的平均费用在1.5万元/人左右。目前,中心城区每年40%的丧事服务由殡葬服务代理机构办理,这类机构总数多达百家以上,鱼龙混杂,葬品以次充好、对家属恶意敲诈等情况时有发生。市民对殡葬服务的投诉中,众多服务代理机构已成众矢之的。今后上海市政府主管部门将对持证的殡葬服务代理机构进行年度审核,并将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今后还将对上海所有殡葬服务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纳入政府管理。 在殡葬业,还有很多岗位需要持证上岗。我个人准备推荐硕士研究生从事殡葬业。 总之,我认为影响中国殡葬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主要表现在行业的整体形象、殡葬企业与殡葬市场的无序竞争、殡葬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上。解决好这三方面问题,中国的殡葬业就能够顺利、健康、和谐地发展起来。 二、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的工作思路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成立后,我个人思考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专家委员会的定位。作为中国殡葬协会的直属机构,专家委员会是殡协的智囊和学术领导团队,直接对殡协负责,并协助殡协指导各地殡葬企业的专业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广泛联系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整合殡葬业的技术文化资源,多层面地为殡协的行业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二)专家委员会的运作机制。专家委员会实行主任负责制,下设若干专业小组,如殡葬规划与建设指导小组,殡葬礼仪与规范小组,殡葬理论与殡葬文化研究小组等。委员会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平时以小组或地区活动为主,每一年或两年召开一次专家委员会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计划与工作重点。委员会的成员相对稳定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三)专家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1.重点研究中国殡葬业发展和殡葬文化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入研究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殡葬业的政策法规,定期向有关部门提供殡葬业政策法规的评估报告和修改意见。 2.定期调查研究中国殡葬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撰写有关的调查报告。推进行业的规范经营和管理,参与行业的宣传策划工作,努力提高行业的整体形象。积极引导国民对于殡葬行业的正常、合理、合法的消费观念。 3.承接并组织有关中国殡葬业的各种项目和课题,重点在殡葬规划设计与建设上搞出一套符合世界文明发展趋势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系或标准。积极开展与海外同行的交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殡葬文化资源。 4.在条件成熟时,开展全国范围内有关专业技术方面的评奖工作,如三年一次评审“全国优秀殡葬礼仪师”,“中国十大和谐公墓”,“中国殡葬文化优秀论著奖”等等,以鼓励广大从业人员的进取心、荣誉感,并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美誉度。 5.指导行业内的各种职业和岗位培训工作,参与部分教材的编写或审定。 6.编写出版有关著作,如:《中国殡葬业白皮书》或《中国殡葬年度报告》。开设有关的网站或博客,在国内重要媒体上开设专栏。

聚合标签:殡葬法规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