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重庆北碚的丧葬文化初研

管理员2019-07-17【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重庆北碚地区的丧葬习俗初研

  王星城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学号222011313210001

  摘要: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具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而北碚地区的丧葬也有自己的特点。

  关键词:北碚;丧葬。

  我国丧葬习俗的出现,从考古资料的情况看来,最早的是距今一万八千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件、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丧葬遗迹。从古至今我国的丧葬文化不断发展演变,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更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的丧葬习俗都有所不同,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北碚地区的丧葬习俗虽然大体上与汉族丧葬相同,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而我对自己家乡的丧葬文化十分感兴趣,自从6岁时参加过我的祖父的丧事,至今没有机会参加其他的丧事。所以,通过对家中长辈的询问调查,我把我们地区丧葬的大致仪式弄清楚了,以老人去世为例,在此向大家描述一下。以后有机会一定全程考察,对细致处加以补充。

  一、换装、抹(ma一声)汗。家中亲人(以老人为例)快去世的时候,在咽气之前,由家中亲属为老人清洗身体,叫做“抹汗”,全身上下用湿帕子抹一遍。亲人咽气后,就立马换上衣服,因为尸体僵硬后穿衣服非常困难。衣服穿三层。第一层是黑色或蓝色的衣服,第二层是白色的衣服,第三层是寿衣。据说这样穿的原因是,人的灵魂到了阴间会被脱光衣服,而第二层穿白色衣服,就是为了让小鬼把白色的衣服看成是人的皮肤。这样老人就能保留两层衣服。老人死后还要在老人头上包一张黑色的帕子或是戴一顶黑色的帽子。有些地区是在人死后在进行换衣。

  二、落气、停丧。在重庆地区,人死最后一口气落下去了,叫做落气,即停止呼吸的意思。当一个人被确定落气之后,旧俗会立即烧“落气钱”(纸钱)。接着举行停尸仪式,要把老人的遗体放在一块木板上。把木板置于堂屋中央,木板下由两根高板凳支撑。在木板下放置一盆水,水盆上放一个米筛或筲箕等东西,米筛上再放置一个菜油灯。俗话说:“菜油灯烤背,活儿都做完了。”表示人的一生到此结束了。老人脚前要放置一升米,以作插香烛之用。身侧放置一个铁盆或铁锅,以作烧纸之用。需要注意的是,客死

  1

  异乡的人的遗体是不能进入屋子的,只能停放在屋檐下,还要进行喊魂、招魂仪式。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现在停尸的方式也在慢慢改变,如城里和城郊的农村,停尸常用电冰棺,避免因等候亲人吊唁活动太长而导致尸体腐坏。

  三、报丧。老人咽气后,立即放鞭炮,以告知村里的亲朋好友,老人去世了。亲友邻居就会过来帮忙。再通过其它方式(打电话、托信等)告知远方的亲友,请他们过来吊唁。

  守灵、赶丧、哭丧。报丧之后,孝男孝女应穿上孝服。但现在已经简化了,只要头上系一条白色的布帕就行,布帕叫做“孝帕”。亲朋来吊唁也会得到“孝帕”系在头上。老人停尸完毕后就要在灵前设灵堂,举哀守灵,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而亲友在接到报丧之后,须立即前往丧家吊唁,这叫赶丧或吊丧、吊孝。前来赶丧的亲友领取孝帕之后就到灵前叩拜哭灵。

  四、法事。老人去世后就要马上请掌帖师过来做法事。掌帖师是北碚地区的一种专门做丧事的职业。掌帖师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有着自己的行规,一般是家族传承或是师徒相传。其职能相当于少数民族中的祭司。掌帖师有自己专用的法器道具,有专门的经书,有自己的学问。丧事该怎么办、日期改怎么选、仪式该怎么做、遇到特殊情况该怎么处理,他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掌帖师负责整个丧葬过程的各种仪式,也负责念经超度。通知掌帖师的同时也要通知石匠开始砌坟。掌帖师念经的时间从白天到晚上12点左右。下半夜则请“耍锣鼓”,“耍锣鼓”有点类似于戏班子,但不是唱戏只是唱歌。如果家境不富裕可以免之。现在基本没有“耍锣鼓”了,于是改请乐队唱歌、奏丧乐。若是当天下葬,凡事从简,只请一名掌帖师,掌帖师就念咒做几个法术完事。若是丧事超过三天,要请三个掌帖师,掌帖师就会有很多活动。丧事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掌帖师的测算,看哪一日是好日子,至少不是不吉利的日子。有些也由子女的多少决定,一个子女做一天。所以丧事短有一天,长有三天、七天、九天。但时间过长会对家庭造成巨大负担,因为每天都要办丧酒,请周围的亲朋好友吃饭。掌帖师在丧事过程中主要的活动有:

  1、测算下葬时间日期与下葬地点。

  2、请井水。在井边由掌帖师做法,烧掉香、纸、烛。井边放一碗清水或茶水,众

  人都喝一口。我猜测这个仪式的寓意是“死去生来”。井水代表生活、生命,老人去世,新生命诞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3、办酒席,请阴间的长辈上来吃酒,用餐。

  4、女子破血合,男子破地狱。破血合就是用澡盆(或水盆、脚盆)装一盆水,用

  2

  席子立起把澡盆围起来。表示死者在清洗身体。掌帖师手执灵牌,带领亲属围着澡盆绕圈。在绕圈的时候,掌帖师会说出许多名目让身后的众人抛钱,说是祈福或送给死去的老人。仪式结束,抛出的钱就是掌帖师的了。破地狱就是在地上画一圈梯子状的格子,表示通往地府的路。掌帖师手执灵牌带领亲属踩着格子绕圈,抛钱。

  5、插路竹。下葬前一天晚上,掌帖师带领众人去外面按他所测定的路走一圈。让

  三个亲属分别带上三种东西。一些竹子做的小旗子(路竹),一桶加水的米饭,一些纸钱。每走一段路,就要在地上插上小旗子,旗子下舀一勺水米饭,旁边烧纸。桥头、岔路口是必定要插的。这个仪式的意义很好理解。小旗子(路竹)是为了给死者引路,加水的米饭是死者路上需要的的水和食物,纸钱是给死者路上用的钱财。这都是为了死者能顺利到达阴间而不会迷路成为游魂野鬼。

  6、最后一天,发丧下葬。以前都是直接遗体入棺下葬,但国家发行政令必须火葬。

  于是,现在都是焚化后以骨灰入葬。而城里才有火葬场,于是要请一辆大车(大货车,在农村不拉货,拉人,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把遗体拉到火葬场。遗体放于中间,亲属坐于两边,一路敲锣打镲,走一段就要放一次鞭炮。既是为死者亡魂引路,也是为车辆开路,人们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拉死人的车来了,就会远远避开。焚化后,骨灰装入棺材下葬。下葬时掌帖师会一路念咒。还要找一个亲属拿着灵牌绕坟一圈表示为死者买下了这块地,让死者不受骚扰。对于死者遗物的处理反而不重视,可以保留,可以扔掉,可以焚烧,可以随之入葬,无明确规定。下葬之后还有一个服三,一个烧七。服三,就是下葬后第三天,要铲三铲土置于坟顶,表示要把坟垒高。烧七,就是用纸做成信封,里面装入冥币,烧给死者。

  五、丧酒。在重庆地区,不是所有人去世后都要办丧酒的。未结婚生儿育女的人死去一般不办丧酒。结婚生了后代的人去世,才有资格办酒。丧酒的时间并不确定为某日。从死者落气开始,就有客人到来,就要开始办丧酒招待客人。直到死者下葬,散客,丧酒才结束。亲友来吃丧酒一般会送礼。旧时送礼的意义应该是送给丧家一些办丧事的物资,以帮助丧家举办丧事,减轻负担。因为在旧时经济贫困时,一次丧事对丧家是一次很大的经济负担。而现在经济发展,办丧事已经不算太大的负担了,所以送礼的物品也

  更加宽泛了。简单的就直接送上现金,有心的就送上鞭炮、祭幛。祭幛可以是布料,也

  3

  可以是被单或一些床上用品。还可以送花圈、纸人纸马、纸楼等各种丧葬物品。一般还是以送现金和鞭炮为多。除此之外,请乐队、锣鼓队也算送丧礼。有些地方,女儿女婿和血亲有送孝龙孝狮的习俗。孝龙孝狮全用白布制作而成。送葬时伴以歌舞、吹奏唢呐。丧酒主人一般不迎送客人,也不劝客人酒菜。客人到时若放了鞭炮,主人家会同样放一挂以示招呼、回应。丧酒食品通常是简单朴素的,有肉食,但做得简单。喝酒只是自斟自饮,不猜拳行令,更不准喝醉耍疯。客人们安安静静地吃喝,不喧闹不嘈杂。有些地方直系亲属(孝子)是不能和客人一起吃饭喝酒的,他们必须吃素。有些地方有孝子发丧期间只喝稀饭的习俗。但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习俗已经淡化了,孝子孝女已经不禁酒肉了。

  丧事一般到此结束,以后就是每年清明、大年初一两个日子要扫墓、上香、挂幡。家里过节吃饭时要“供饭”。这也是我的家乡的一个对先祖的祭祀。过节或过生办了酒席,吃饭之前,先摆好所有菜,撤掉下席位的板凳,下席位摆上香烛。其他三个席位摆上六副碗筷,碗里装少许饭,舀一碗酒,然后家中长辈请过世的先祖上来用餐。此时,家里人远离桌子,让先祖安心用餐。过了5至10分钟,在门槛的外面和里面各烧一堆纸钱,送先祖离开。然后一家人才开始吃饭。

  以上便是我的家乡的丧葬仪式,但这只是一个大概流程的叙述,许多地方不甚详尽。丧葬仪式主要体现了人们灵魂不灭,轮回转世的观念,是一种民间的信仰,也是一种对长辈的孝道。亲人希望死者能顺利到达阴间;希望死者能顺利超度轮回;希望死者能在阴间过上好日子;希望死者保佑现世的亲人。虽然其中有许多迷信思想,但它更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文化传承。

  4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