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丧葬习俗

管理员2019-07-15【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丧葬习俗

  当人断气死亡后要为死者洗澡,“前三后四”,即用湿毛巾在死者胸前抹三下,背后抹四下,换上干净的寿衣。寿衣讲究“五领三腰”。“五领”为五件上衣,即衬褂、棉袄、棉袍、罩衫、马褂;“三腰”为三条裤子,即衬裤、棉裤、罩裤。女丧改棉袍、马褂为大棉袄、夹袄,改罩裤为裙。

  上辈或平辈人死要戴孝,下辈人死不戴孝。儿子披麻戴孝:头戴白布帽(有的帽后垂上一条白布),用白布做成袍子穿在身上为孝服,腰中扎一条反搓成的稻草绳子。女儿和儿媳披发扎麻,穿白布衫裙,孙辈带上一小红帽。家有丧事要“变白”,门及大的家具物件上贴张宽十长三十厘米左右的白纸,在乡村有田地的也要在上面插上一长白条子旗。

  卷起死者用过的席子、草垫加纸伞一把、草鞋一双,纸糊“插袋”一只,上书死者姓名郡里,内装银锭锡箔,全家大小衣服反穿,点起灯笼,手执香火,一并将其送到一个三岔路口或僻静地方焚烧,谓“送终”,亦名“送无常”。将死者用过的床、桌搬出室,让其日晒雨淋。

  尸上灵床后,口含铜钱一枚{据说是怕在阴间因为饮孟婆汤而迷了心},粗纸盖面,谓“阴阳一纸隔”。双手捏银锭锡箔拳放置胸口,示“心满意足”,并在通往阴间路上可用于付买路费,俗称“买路钱”等。

  尸体安置就绪后,即请先生择“火化”、“出丧”之吉日良辰。请先生选择坟穴之方位、朝向,谓之“看风水”。

  然后,向亲眷“报丧”,俗称“报死”,亲眷见衣着即知之,报丧者仅告之“火化”、“出丧”之吉日良辰,若无暇吃点心,水也要喝上一口(有“报死不空口”之说)。亲眷闻耗,即备丧礼。至亲都要送纸盘(香、纸、锡箔、红烛)、大被一条(用1.5×4尺大小、红小纺、白纱布制成)。女婿还加送鸡、猪头、鹅,其他亲友只送纸盘。

  尸体火化前要盖“大被”,先“主家被”,后把亲友送的“大被”一一用烛灯烧一小角,曰“打蜡记”,往尸体上盖。盖一条念一声“此被是××所送”。富家大都还要办个追悼会。

  出丧,即安葬仪式。先做丧时羹饭。羹饭要摆双套碗具,其中一套为“解差哥”所设。唯筷子在“解差哥”席上只放一根,谓怕“解差哥”吃得太快,会抢食。

  殡葬列队:最前,两人各拿火把(两捆稻草火烟)引路,意思是为死者引路。接着是提香碗者,有儿者必“孝男”提之;再次是担香纸火炮者;其次是敲锣的。后面才是灵柩{骨灰盒}。接着是执长旌{上书死者头衔、姓氏}和花圈,花篮。于灵柩前者,一律不得回头,谓“若回头,鬼魂将会迷途而返家,于家不利”。后面是列队送殡者,有嚎啕的,有唱哭的,白簇簇的,缓缓而行。担香纸者,一路散“路纸”、“纸钱”,谓“买路,做路标,让死者之灵畅通往返。”每逢坑或桥,都要烧香纸放火炮,谓“买路引渡”。

  当殡丧至中途,家中则用两人,一人一手执柳条与桃枝,一手执装有石灰泥沙的篓;另一人紧敲锣,送死者住房循引尸之路线,跑步至村野百步之外,此曰“赶舍”,意为“不让鬼魂留舍”。

  殡葬后,在墓前后左右烧些纸钱给野鬼,名为“和邻纸”;再为死者烧“安位纸”,最后燃放鞭炮。

  送殡之客回家,不许回头望,忌走回头路。主家要回送“利市包”内装茶叶米和钱,还有爆竹一小串。送殡者回到自家村口要先撒茶叶米,放爆竹,谓“兴旺之兆”。

  孝子招待亲友一律素食,叫做“吃倒头饭”、“吃豆腐饭”。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目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如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聚合标签:丧葬习俗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