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成都客家的传统丧葬礼仪【超详细】

管理员2022-04-06【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成都客家的传统丧葬礼仪

比起其它礼俗,丧葬之俗来得更为庄严肃穆。客家人对于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葬务从厚,礼务从奢,丰其筵席,醉饱灵侧,鼓乐奠别等等。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很小的变化。

一、临终之处理为死者沐浴、容颜、括发(头发梳理后挽成鬓)、更换寿衣,并在尸前陈设祭奠物。俗称小殓。

1、客家人重伦理,亲人感情甚笃。有疾,必延医救治。如已病入膏肓,药石罔效,即随时观察其气色五官,急召子孙亲人,随侍在侧。若脸色苍白,眼耳鼻舌缩小变形,饮食少进,即移寝于厅堂,放上门板,铺上草席或篾席,让病人卧其上,男左女右,头在里,脚在外。将原穿衣服剪开脱下,最外一件换上寿衣。(寿衣,色蓝,六十大寿时,一般由女儿出资购买),过去有“上六下四”之说,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裤子。然后挂上帐。子孙守其旁,以尽最后之孝道。

2、客家风俗重视送终。出门在外的千方百计赶回家,以求在临终前见最后一面,显得孝顺。当病人气绝时,点上香烛,在死者脚尾米把远,放上一个大钱炉或一口烂锅,孝子贤孙双脚跪下,烧一定数量的纸钱,称之“烧倒头纸” 或“烧升天钱”,让死者到了阴间不缺钱用。然后香烛一直要燃到安葬为止。有“香火不断”之意。

3、烧纸钱时,子孙大哭。述其死者的苦楚和对子孙的厚爱,以示死者不该离去之意。

4当病人气绝时,以红布或红纸包一块玉或金或银元或硬币,塞于死者口中,称之“含玉”,以示吉祥。

5、当病人气绝时,马上杀一个公鸡,称之“洗脚鸡”。并煮成八分熟,置于为死者摆放的香桌下用箩筐照好。并烤七个小麦面饼,用柳条穿上放于死者手上,称之“打狗板”。

6、死者足尾置一盏清油灯,称之“长明灯”,为死者照明,不迷路,顺利到达阴间。并倒摆一板凳,凳面朝里,触脚。凳后放一碗饭,上置熟鸭蛋一个,插上筷子,称之“脚尾饭”。饭后置一香筒,点香拜之,香不可间断,并烧脚尾纸(用银纸)。另置盏清油灯在死者头侧,不能超过头顶,一天三次即早中晚慢慢向脚下移动,到安葬时移至脚部旁。

7、男死于家,称之寿终正寝;女死于家,称之寿终内寝。如死在他乡或凶死,不可抬入厅堂,只能安放于大门侧,以免凶神恶鬼进屋,殃及家人。仍是男左女右,头在里,脚在外,换上寿衣。其它礼仪都一样。

8、人死后,堂上祖位、神位,均须以红纸掩之,以免祖先、神灵蒙受晦气。

9、所有红纸书写的对联一律撕下,换上白色挽联,以白纸书“忌中”或“严制”(父死用),“慈制”(母死用)贴于正厅门边。

10、人一死,先遣子孙或邻居亲友一、二人,持子女生辰八字请地理师(阴阳)择日选定吉利日期:大小殓、移柩、祭奠、还山、安葬、测定方位...等。

11、选定日期后,孝子往外祖母舅家及亲伯叔家报丧,并派专人若干前往各亲族戚友处报丧,并告知发丧安葬日期。今统印讣文寄达,在门前或附近路口还出讣告,或以电报、电话告知。孝子报丧先不入其门,在门外叩头后,方可进屋(一般都未进屋)。

12、选定若干名对丧事较内行者,协商安排善后事宜。赋予职称、工作项目,分层负责,包括总务、出纳、茶水、文书、跑腿、帮忙人员.....等。

13、死者的子女为孝子,见亲族戚友、帮忙者均应叩头。

14、人死后,守孝之女亲人一般不用梳子梳头;地不打扫,安葬后及时打扫;子孙原则上吃素饭,不吃荤,至安葬后方可吃荤,称之“吃素”。

15、人死后,将死者睡的床铺上之用品立即抱出居室外;如其配偶在世时,把死者睡的床单、被单撕开一半,留一半给配偶,另一半在安葬后在坟圹上连同死者不用的衣物烧给死者;并把床铺移动立起靠墙放起不用,一般百天后才用。

16、摆孝堂:在遗体前挂白布,摆香桌,放灵位牌或遗像。早晚哭灵,登记亲友送来的礼物或“代烛”,帐布按序挂在孝堂两旁。

二、入殓

1、老龄长者早已备有棺木,称之为“寿棺”,寿棺内須装上钱紙,到人死后备为“烧倒头纸”用。如未备有,派人买棺木或请人做;买的棺木抬回时,子孙须哭泣至门外接棺。

2、请懂行的人,牵背筋线(又称牵背线)。用白纱线或白棉线在两根长板凳(凳面向地,四脚向上)绕线,按年龄多少(围长板凳脚一周为一根),一岁一根,满十岁加一根,以此类推。然后栓成像人头、四肢的样子,备用。

聚合标签:丧葬礼仪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农村丧葬风俗农村丧葬风俗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