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重庆殡葬特色风俗
管理员2020-12-15【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重庆公墓的工作人员表示,从 1992年8月民政部发布了《公墓管理办法》后,国家逐步提倡殡葬的改革,新的殡葬习俗在一步步的被大家所认可,其中就包括了陵园公墓等;尽管有了公墓,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殡葬文化我们也不能忘却。
治丧
50岁因病去世称为“喜丧”(也就是俗称的白喜事)。老北京人谓“喜丧”是“福寿全归”,即全福、全寿、全终(其中“全”是圆满的意思)。亲人去世后,孝属们开始恸哭,此时,在其脚下供一碗倒头饭;用碟盏盛香油点燃作引路灯;用碗盛米装上香。灯火日夜不断。
报丧
停柩一段时间,其他事情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亲友即可开始报丧。重庆陵园的相关人员告诉我们,报丧仪式是在周朝就开始形成的,人们用诸如响火炮、挂纸条、递孝布、急忙赶路并高喊、伞暗示、吹竹号等方式来报丧;报丧除了是一种礼仪外,更成为了和亲人分担痛苦的方式。
入殓
重庆陵园的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说,入殓其实分为大小殓。小殓是给死者沐浴、穿寿衣。男寿衣件数须为双数,女寿衣件数须为单数。女性家人还会为其“压殓”。大殓又名“入棺、入木、落才”,就是将人死尸体移入棺木,天数有当天、3天、7天不等。
下葬
与天葬、土葬、火葬不同的是,土葬重视墓地的选择,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能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的地方,可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另外,要注意,掩土时,人影忌投入墓坑内。掩好土,送葬人在墓地绕三圈后,抓一把泥土回家,撒在屋边。从另一条小路返回注意忌从来路返回、半路回头张望。
历史文化不可忘,重庆陵园始终坚持《公墓管理办法》的规定,抱着竭诚您服务的态度期待着广大客户的咨询了解。
聚合标签:丧葬习俗
有用+1! ()
上一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各地习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土家族的传统丧葬礼仪跳丧
丧礼,属人生礼仪中的大礼。丧礼的基础是后代的爱亲、思亲和孝亲情结的极终表达。同世界上一切民族的丧俗所表达的极终意义一样,土家族的丧葬习俗也是最能代表土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 到奉节县开展扶贫攻坚工作调研
5月18日,为认真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召开的市旅游局扶贫集团对口扶贫奉节县2016年第一次联席会议精神,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彭珑一行4人到奉节县平安乡林口村调江苏如皋丧葬习俗
旧时,民间丧葬礼仪程序极繁冗,多封建迷信之举。 大致为: 病人弥留之际,家属在场送终;人死后,即派人或发烧角信、电讯将死讯告知亲友。死者经理发、搌身、更衣后,从停床移置棺盖,用高凳搁于堂屋正中,男称“寿终傣族的传统丧葬习俗
傣族的传统丧葬,分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种,以土葬为主。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每个村寨的附近,都有一块或几块重庆墓地,有的把这种墓地称作龙山,傣语叫作"坝消","坝消内的林木,是不许砍伐的,把它称为"龙林"。久而久之,"龙林"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