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甘肃陇原丧葬仪礼

管理员2020-04-07【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开吊祭奠

  大殓成服之后开吊祭奠。按常俗,自亡人初终停灵、入殓、成服、至出殡之前,亲戚友人随时可往丧家吊唁。丧家必须择定出殡前一日或二日为亲友吊唁之日,俗称“烧纸”。首先由亲属子女举行家祭仪式,宣读祭文,在哀乐声中孝子逐一转香奠礼,烧纸摆饭。

  旧时开吊祭奠仪式也有比较隆重的。如在西路一带,开吊祭奠至为慎重,肃穆而有序。清晨、鸣鞭炮,鼓乐前导,凡有服男女,穿孝衫,戴麻冠、腰束麻带,俯首、躬腰、柱丧杖,依次出庐(草铺),出大门到村头或巷口迎“纸货”。

  “纸货”是用竹篦扎成屋舍、床帐、用具、人、马、器皿、摆设及死者生前嗜爱之物的形状框架,用各色纸粘糊彩绘。成为逼真的形象,意在供死者使用。“纸货”之多少,视丧家经济情况与子孙孝敬程度而异。上乘称“全架纸货”,一般有童男、童女、仙鹤(背负死者灵牌)、车、马、轿、房屋,内设床帐、被褥、字画、摆设等日常用具,还有供使役的男女仆人,如马夫、轿夫、厨师等,并各取名字,用红纸书写贴其胸前。豪华者还有香幡、香伞,前有“打路鬼”开路,后有“显堂神”压后,均身高丈余,另用各色彩纸“出纸”二十四筒,即将纸打成开形钱串,以大小相同之竹篦圈,将钱串分开围于四周,上顶扎宝盖,悬“八仙”及福、禄、寿星像及饰品。减半,谓之半架纸货;四分之一,谓之一角儿纸货。最少者“三人一马”(童男女各一,马夫一、马一),或“一人一马”(马夫一,马一)。

  纸货队伍前行,孝子随后,绕村一周,摆放于大门左右,巷道近旁。迎纸货之隆重,是为显示对父母之孝心和自己的体面。实际上纯是迷信行为,造成极大的浪费,往往使丧家负债累累,陷于困境。甚至有俗谚说:“死人不吃饭,家当分一半”;“有钱者埋钱,没钱者埋人”。

  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大大改变,极力从简。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镇及农村渐兴厚葬之风,纸货向“现代化”发展,用竹纸扎糊的小汽车、电视机、电冰箱、音响等豪华高档的电器及现代化日常用品,应有尽有,愈演愈烈,大大超过了旧时的规模。

  出殡下葬

  又称“发引”、送葬。出殡前一日孝子领阴阳先生至茔地祭后土,再依山向、辈份、昭穆次序,在应葬之位置斩草、破土,请土匠挖好墓穴。出殡的时辰是由阴阳先生根据死者生辰、死亡时间和坟山方向择定的。一般三日内下葬,如遇“土旺”则须待时日,有在家停尸长达十天半月的。出殡之日,按所定时刻发引。出殡前先吃“起丧饭”,行起柩礼,男女家人及宾朋跪拜,长子或长孙捧举“孝子盆”于头顶,孝子跪于大门外,由阴阳先生或主事者喊一声“起灵”,鸣炮起棺,抬出大门,孝子遂将“孝盆”在大门口丧火旁摔碎。阴阳念咒,洒涤药水,清宅毕,将灵堂铺草杂物及逝者生前用过的部分已无价值的东西全部投入火中烧掉。

  起丧后,乐工奏乐先导,引魂幡,金山冥斗紧随其后,挽幛、纸货排列成行,一般由8人肩抬灵柩,灵柩上盖丧罩(多用作挽幛的绸被面覆盖),孝子分男女排成两行,灵柩上系两根长白布,男女各拉一根,徐徐牵引前行,俗称“扯纤”,并手持“孝棍”(又称哭丧棒),一步一哭直到墓地,长子“孝棍”仅长数寸,以后诸子的渐次增长。村中人肩扛铁铣,跟在灵柩后边。农村中讲究送葬时扛铁锹的人越多越好,说明逝者及其家人在村中的人缘好。沿途鸣放纸炮,凡遇路口必撒纸钱。若送葬队伍经过至亲厚友门口,亲友在路头摆案,举行路祭,俗称“接路”。出殡途中讲究灵柩不能落地,如遇“路祭”要停留时,路上支好长条凳,将灵柩置于凳上方可。

  到墓地后,停灵于墓穴前,献供品,祭后土,孝子下到墓穴清扫一遍,俗称“扫坟”。时刻一到,以大绳将棺柩徐徐吊入墓穴,阴阳先生用罗盘、红头绳,分经坐度,正柩之后,先是长子培土三锨,掷锨于地;再由阴阳先生培土三锨,尔后乡邻培土成冢。填埋棺柩中间,孝子要不时地向培土的众乡邻叩首,以示谢意。坟冢培起后,孝子将孝棍插于坟堆中,点燃纸货、纸钱、祭奠尽哀,向送殡亲友跪拜致谢。葬礼算是完成。

  出殡归来,家门口准备有点燃的火堆,送殡之人皆要从火上跨过进门。并在家门摆一小桌,由长媳点香烛化纸钱,迎接木主进门,然后陈列于堂屋桌上,行礼如前,主人设席款待众亲朋。殡葬至此结束。

  殡葬仪礼中还有一些习俗,在个别地方存在,并不普遍。如有些地方出殡时要带一串事先烙好的“打狗饼”,以便过“叭狗山”和“恶狗村”时,对付那些恶狗。

  有的地方出殡时还要用“酵子罐”(“酵”谐音孝),用一陶制小罐,其内盛以酵母,下葬时,先把“酵子罐”埋于墓穴底,再厝入棺柩。据说此俗是取酵母能“发”之义,希望家道兴旺发达;。“酵”谐音孝,亦有克尽孝道,祈求祖先荫护发达之意。

聚合标签:行业资讯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农村丧葬风俗农村丧葬风俗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