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风筝(写于2013年清明节前)

管理员2020-02-01【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又到春天,又快到清明了,又见到天上花花绿绿的各式风筝......

  30多年前,学龄前的我也有个风筝,而且是村里唯一的风筝,那是哥用竹篾和白纸给我做的“八角”,上面还贴了哥用红纸剪的图案。在那个农村还买不到风筝的年代里,我的这个风筝让同村的小伙伴们眼馋不已。他们更眼馋我的还有两样:一是我有个大我6岁而且学习成绩出了名的好的哥,不仅会给我做风筝而且教我认识好多字;二是我家不吃杂面,在那个全靠土里刨食的年代,勤俭的父母把几亩地种得年年收成在村里都是最好的。那时我最喜欢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常做的游戏就是“上课”,我当然是“老师”,我家的大门就是“黑板”,一群孩子大声跟着我念字,这时候如果父母在场,不管多累他们都会很高兴,父亲常抓一把自己种自己晒的烟叶,再撕一片哥哥写过的作业纸,卷一支烟坐在旁边抽着看着我们,眼神中那带着自豪的欣慰和欢乐只在他卖粮食回来数钱或者带我在村南的麦地里放“八角”的时候才会有……

  其实我那令伙伴们眼馋的“八角”飞起来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它太重了,而那时候的春风好像都很小,很多时候都吹不起我的“八角”。我失望的抱怨常让快乐中的父亲有些尴尬的安慰我“一会风就大了”

  我上小学以后,农村商品逐渐丰富了,可以买到布做的风筝了,又漂亮飞的又高。但那时粮食却变得越来越便宜,只会种地的父母就是一个汗珠摔八瓣也无济于事,家里除了几缸粮食和满墙哥的奖状之外几乎家徒四壁,“不吃杂面”也已经不具有优越感,全家人过年也很难添身新衣服……每到春天,看着小伙伴们拿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我失落的望着墙上那拿不出手的“八角”……我不敢、也不舍得让脾气越来越大的父亲卖几十斤粮食去买个风筝……

  我放弃的只是个风筝,而成绩优异的哥高考时却偷偷放弃了重点高中,选择了刚刚招生的师范,就为了能吃“商品粮”减轻家里负担……哥的选择让他的班主任和很多老师们深感惋惜,甚至找到了我家……

  哥15岁上师范后学校里就开始有了补助,不多的十几元钱让只会种地的父母感慨万千“家里有人吃商品粮了!”哥不舍得花钱,把补助积攒着留给姐姐出嫁时做嫁妆用。哥17岁从师范毕业,在县城附近的一所乡镇中学当了老师,教英语、语文、音乐还带班主任,和学生几乎同龄的他成了大家的偶像。也是那时,哥用自行车带着还在上小学的我去了他学校,并带我第一次逛了县城,第一次进饭馆吃大碗面……那些日子,我又成了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父母的脸上又露出了自豪的笑……那时的我也决意要像哥一样考上学“吃上商品粮”,让父母自豪。

  我上中学时,粮食价格依然在降低,而老师的工资也越来越低,甚至拖欠不发,发奋图强的哥在工作不顺利的情况下不停的进修苦读……而那个时候,父亲在默默用汗水一点一点去艰难的完成他的一大心愿:盖新房子,给哥娶媳妇。宅基地不够大,父亲便成年累月的从村东边的大坑里一铁锹一铁锹的挖土,用架子车一车一车拉上来,把家旁边的大坑硬是给填平了……父亲的吃苦耐劳和干起活来的劲头在我们那个一千多口人的大村子里是人人佩服的,我依稀记得:家里的老房子用的屋基石全是父亲当年用架子车从三十多里外的芒砀山石料厂一趟趟给拉回来的,那么重的车子、那么坎坷的土路,父亲有时一天竟然可以拉两趟,从满天星斗带着干粮出发一直拉到夜幕降临……父亲的“能干”让村里的很多年轻人也自叹不如。

  在花光了卖牛卖羊的积蓄、砍光了地里胳膊粗以上的树、几乎卖光了家里的粮食以后,饱含着父亲心血和汗水的三间砖瓦房挨着家里原来的土房建起来了,后来又垒了一圈院墙。但父亲这份来之不易的家业却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欣慰,因为周围早已全是砖瓦房,而且大都比我家的“高级“很多。而当年村里还都是茅草房的时候,我家的土墙瓦房是建的比较早、比较结实的……在80年代初那个勤劳可以致富的年代里父母从未输过,父亲地里的活样样拿手、母亲纺线、织布、裁衣无不精通,我家的日子也算很不错。然而随后的那些年里,父母很困惑:为什么苦苦劳作却依然贫穷?为什么地种的那么好却没有钱花?作为本分的“庄稼人”,父母怎么也想不明白……村里人常会说“你家有两个学生,不容易啊”,于是父母觉得找到了答案,他们觉得为了孩子上学受穷,值得!于是他们一如既往的辛勤……

  哥嫂结婚后就住在县城边嫂子工作的学校里,两间整天不见阳光的办公室就是他们的小家……我中学毕业前家里穷到连我的学费都交不起的地步,勤俭大半生“人穷志不短”的父母常宁向在银行工作的一个邻居去办50、100元的贷款也不去借……我考上中专时,七千多元的入学费对一贫如洗的父母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关键时刻,哥和嫂子帮我筹借到了,当时小侄女才几个月,哥一家三口靠嫂子一个人工资生活,哥在苦读考研,后来我小侄子又出生了……在那段日子里,哥嫂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靠微薄的工资支撑着一切,有时我每月120元的生活费父母拿不出时还要哥嫂资助……那几年,家里很清贫,好在父母身体都很好,母亲帮哥照看孩子,父亲常常骑着自行车到离家近三十公里的县城看看孙女、孙子,现在想想那段日子里父母其实很幸福,因为对于经历过战乱、饥荒的他们来说,这种贫穷却安定、可以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还算可以……

  在哥艰苦考研的同时,我已毕业并顺利就业,父亲第一次接过我给他的钱时欣慰的说“以后不用再累恁很啦”一辈子只会种地的父母从此彻底结束了供养学生的艰难……更让父母欣慰的是,苍天不负苦心人,两年后,哥考上了北京大学研究生!

  乡邻亲友的羡慕和恭贺让父母感受了莫大的荣耀,母亲认为这是哥这么多年的苦没白吃,父亲说“哎,能有个安安稳稳的工作就中啦”但他说话时的神情透着十足的自豪和满足,和小时候他带我放“八角”时的神情一样……

  我就业两年后从郑州回老家结了婚,虽然家里依旧不富裕,但家里有个北大研究生的荣耀让父母很自信,婚礼虽不高端,但很热闹、体面……

  2003年的非典,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给我家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非典期间,常年省吃俭用又体弱的母亲因劝吵架的邻居夫妻突发脑溢血,幸亏众邻居送医院及时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等到非典的隔离控制解除,我和哥见到母亲时,出院后的母亲已骨瘦如柴、而且有半身不遂的症状……

  2004年,哥研究生毕业前我们陪父亲游了北京,年近七十的父亲兴致勃勃,两天游了天安门、故宫、颐和园、长城,还看了毛主席,在万寿山顶小憩时,望着脚下的昆明湖,吹着山顶的风,父亲感慨道“这地方,庄稼人能来几个!”父亲回到老家后,旅游拍的照片让很多亲友赞羡不已,父亲常对母亲说“等你好了,咱一块再去”……

  我和哥自工作、成家以后,回家的时间很少,哥更是常年不回家,回家也很少在家住……母亲病后做饭不方便,父亲又不善做饭,加上一辈子省吃俭用的习惯,父母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父亲得了忧郁症,越来越严重……每次打电话,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吃好点,别舍不得”……每当春节、五一、十一长假结束我离家返回郑州的时候,母亲总会挪着不太方便的腿,跟我跟到村口……我每次走到很远回头,母亲瘦弱衰老的身影依然在村口久久的立着,那一刻,我满眼泪水……

  2006年,哥一家辗转从县里去了南京,他们卖掉县里的房子,资助我在郑州贷款买了一套两室的房子,暑假里,哥把父母接到了南京,带他们游了总统府还观看了动物表演……那时母亲的腿已恢复的可以正常行走了……

  2007年十月,我的房子终于交房了,我尽快简装了一下,便把父母接到了郑州……那年的春节,哥嫂侄女侄子也都来到郑州,一家人在一起过年,是贫寒劳累一生的父母多年的心愿,那年父母真的很满足和幸福,身体很弱的母亲一激动就感冒生病,过年期间一直打针吃药,但仍强撑着和家人坐在一起拍照……那一年,父母完成了很多心愿:住上了楼、过了城里人的日子、生日吃上了“寿糕”(蛋糕)……

  那时父亲的忧郁症已有严重的趋势,常夜里不睡觉……我和哥哥带父亲去了医院检查,身体很好,但确诊是脑萎缩……吃了很多种药,效果都不理想……父亲烦躁不安时,最好的方式是陪他出去走,走累了坐在路边陪他抽烟或吃水果,抽了一辈子烟的父亲对给他递烟的人很尊重,抽烟时状态很好……吃水果等零食时父亲总会让我先吃,我吃了他才吃……父亲的这个习惯一直到他生命最后的时刻都没变……

  父亲喜欢放风筝,常喜欢看哥传来的那段小侄子放风筝的视频,看着还说“看,放起来啦,放起来啦”……但父亲却很坚决的反对我给他买风筝,在他看来,大人买玩的东西是浪费钱……那年春天,我和邻居孩子买了一个风筝,放过后在我家玩忘了拿,父亲很有兴致的答应和我一起下楼去放风筝,可惜那天风不稳,风筝反反复复的起落就是飞不起来,父亲有些失落,我说风筝坏了,回头再买一个,父亲却坚持说“八角没事,风不中”……让我一下想起小时候那个纸做的“八角”……春风依旧,而当年山一样的父亲却……我鼻子有些发酸......

  母亲的身体也不很稳定,一年不如一年……2008年初春,我带父母游开封时,母亲从龙亭大门走到龙亭下就没力气再爬那高高的台阶了,父亲则一口气就登上了亭顶……坐在去天波杨府的电车上,父亲开心的一句“这都得感谢毛主席”让司机摸不着头脑,让母亲有些不好意思的嘲笑他……我如获似宝的抓录下了父亲这珍贵的笑……

  父亲坐不住,虽然我们住五楼,他每天都要下楼十几次,我很担心他迷路。好在父亲听母亲的,平时我们上班不在家,母亲就让父亲搀着一起下楼散步,其实母亲腿脚不便,上下一次五楼累的够呛,但她怕爱下楼的父亲跑丢了,忍着累每天陪父亲上下楼。而父亲记挂母亲身体,独自下楼时不敢太久即返回……时间一长,父母就想回老家,特别是忧郁症的父亲,有时夜里打起行李就要回家……拗不过父亲,2008年夏,担心又无奈地送父母回到了老家……

  回到老家后,父亲的症状有所缓解,但他们省吃俭用的习惯依然没变,大不如前的身体让母亲做饭很吃力,营养的缺乏对他们的身体来说如雪上加霜,幸好姐姐经常看望他们,给他们送些菜和吃的……那年暑假,母亲大病了一场,骨瘦如柴……2008年春节回家时我发现父母都瘦了一圈……

  2009年夏,哥的工作辗转调到保定,为了在母亲身体还能坐车时完成父亲的一个心愿,我和哥带着父母游了北京……此时的父亲已和五年前第一次到北京时大不相同,脑萎缩已很严重,走路迟缓、极易烦躁,在哥推着母亲游故宫的近两个小时里,我陪着父亲在午门前喝了很多瓶水、转了很多圈、上了很多次厕所……

  整个暑假,父母都住在哥家,父亲度过了他生前最安逸的一段日子……暑假结束时,我和哥把父母送往老家县里的敬老院,和郑州的很多敬老机构一样,父亲夜里躁动的症状让院里不愿接收……于是父母住进了姐姐家……两个月后,父亲在家差点走失……我在郑州终于找到了能接收父亲的养老院,父亲从此离开故乡,开始了养老院的生活……

  2010年秋,能吃好动的父亲还能把养老院院子里的推车推进窄窄的门里……2010年冬,父亲的活动能力丧失的很快……我和哥姐、姐夫一起为喜欢登高的父亲在邙岭之巅选了墓地,墓前可以看到黄河……2010年12月23日,父亲与世长辞……2010年平安夜,父亲的骨灰伴着姐姐从老家带来的水和土长眠于北邙……

  春去春来……已是父亲走后的第三个春天……近三年来,常梦见父亲年轻时的情形,醒来总难抑悲伤…..天空的风筝让我感觉岁月太快,快到来不及陪父亲高高的放一次风筝……

  难以置信的是,即将写完这篇日志的时候,我竟然又见到了五年前那个父亲没有放起来的风筝(老邻居的孩子找到,来玩时,又忘在了我家......)…..清明节前两周的周日下午,我在家附近的草坪把风筝放起,在天空中花花绿绿的风筝中,我的带着2008奥运福娃的图案的风筝飞得出奇的稳、出奇的高......高到让我相信天堂里的父亲能够看到......

  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风筝,父母就是那根线......有那根线牵着,才可以想飞就飞,想落就落,无论多累、无论成败,起起落落都有着幸福的牵挂......没有了那根线,就成了流浪的风筝,再也回不到起飞的地方......回不到起点的飞翔,再高,也是流浪......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