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父亲一百天祭日

管理员2019-12-14【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父亲,这个令我一生仰望的至亲至爱,于公元2014年6月23日(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6时25分,走完了他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生。 他没有遗言,病重三个月至昏迷不醒,靠药物维系着孱弱的生命,这期间我返回老家在他的身边陪护着。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我一直守在他的床前,右手把脉,左手抚胸,直至他的脉搏停止了最后的跳动。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的老母亲黯然泪下。 父亲终因不治带着对家人无限的眷念默默无闻的离开了我们,一棵大树就这样永远地倒下了。九十一年的春秋沧桑,七十一年的父子情缘,就此划上了句号。那一刻,我悲戚伤感,头脑一片空白,“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2014年9月30日,是父亲一百天的祭日。此时此刻,我们全家五口人正在甘肃,不能到父亲的坟前磕头、敬香、送饭、送钱。不知是触景生情还是见物思情,父亲四十一年前从南通老家来甘肃照看他长孙的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当年,父亲只身一人几经辗转来到甘肃,在无法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的情况下精心照顾着他的孙子。毕竟是血缘亲情,爷孙俩很快打成一片,一下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解除了我们上班的后顾之忧。父亲住了五个月后,说要带他的孙子回老家。我们权衡再三,不得不忍痛割爱,让儿子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过几年。1974年3月初我送他们爷孙俩回到南通老家。两年后,父亲又只身一人来到甘肃,这一次是把他的孙子送到我们身边。 父亲和母亲不习惯也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在西北生活,他们已经习惯了农村自家的庄园和土地,默默地过着那种清贫却也自在的农耕生活,他们最盼望的,就是让我们带着已经长大的长孙回老家。因为这样,全家人可以聚到一起,可以和我们唠叨往事:说说他们的孙子小时候怕热,热天总是满头大汗,晚上在外面乘凉热的不能入睡,他们就拿把扇子坐在旁边,轮流给孙子扇风,手中的扇子稍有停顿,孙子就嚷嚷着“热的不得过(南通方言:热的不得了);说说他们看着小孙子安然入睡了,才抱回屋内睡在带有蚊帐的床上,此时已是深夜;说说他们的孙子爱玩水,早上一起来就蹲在庄前稻田的水渠边,浑身上下湿透了,两只手还有脸上、衣服上满是烂泥:说说他们的两个孙子实在淘气,恶作剧把猪圈旁边的一堆干麦草点着了,幸亏发现及时没有酿成火灾,不然就把爷爷奶奶的“猪银行”给烧毁了……。一说起孙子小时候的这些往事,总是爷爷奶奶最快乐的时候,转而他们又叹息道:“过几天你们要走了,不知道小孙子下一次什么时候再回来。” 父亲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过互助组长和生产队长,但他不识字,不善言辞和交际,难有再进一步的作为。父亲也不会用热情洋溢的话语来表达他对于子女的至亲至爱,以至于我打小对他充满着敬畏之情。然而父亲却有着浓浓的“隔辈亲”情结,对孙辈偏于溺爱。 父亲走了,留下九十一岁老母亲孤单的岁月和我们无尽的心伤,但愿父亲天堂有知,他在那里因为有亲人的牵挂而不寂寞。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写给妈妈的信231

下一篇:致父亲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