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想念我那平凡伟大的母亲

管理员2019-12-02【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想念我那平凡伟大的母亲

  妈:一别已经28年了!今天,第一次以这种方式为您祭奠,谨代弟妹及侄孙女们在此长跪泣拜!愿您永得上苍垂青、快乐安康!要想说的实在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唯有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能铨释我现在的心情,姑且奉上献给您吧:

  《母难日》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五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2014年,母亲走了已经整整23年了,8千多个日子,妈妈,这个心尖尖上的称谓,再也不曾从口中呼出。母亲的音容笑貌仿佛仍在目前,永远那么清晰,那么亲切。想念母亲,有温馨,也有心痛。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她老人家,想念着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关爱和教育,想念着母亲对我们的点点滴滴,想念着母亲音容笑貌以及母亲那双总是充满了无限爱意的慈祥的眼睛。母亲节到了,想念我那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呀!深沉的母爱,如高山大海,印刻在儿子心中。当儿子在母亲的关爱下长大,当儿子也有了儿女,生活的积淀,才深深体味到了“母爱”。

  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都是神圣的。我写过一些文章,不曾写过我的母亲,因为关于这个题目我不敢轻易下笔。

  母爱是稀释在海水中的盐分,虽然看不见,但每一朵浪花都尝到了母爱的味道。母爱是沉淀在我们骨骼中的钙质,母亲的唠叨是爱的叠加,母亲的叮嘱是爱的累积,母亲的付出是爱的充值,母亲的奉献是爱的接力。有一种关爱无微不至,有一种情感真诚无私,有一种形象堪比天使,那就是母亲!

  妈妈也会想妈妈,爸爸也会变老,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无助,我们要抓紧时间爱他们。

  说母亲平凡,是因为她就是一位居家过日子的家庭妇女。母亲其貌不扬,满脸的麻子(小时出天花得的),一米五八的个儿,一双半放的小脚。母亲的观念就是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庭。百善孝为先,首先懂得孝敬老人,其次疼爱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爱惜敬重丈夫。母亲对爷爷奶奶自始至终,尽善尽孝;她还亲手送走了我的外祖父母,连与我们(因家穷)从不来往的七姥爷也死在了我妈的怀里。能为这么多老人养老送终,其孝心、善心见足矣!对我们兄弟姐妹都很疼爱,但不放纵溺爱。在教育上,尤其从思想根本入手。虽不让我们背弟子规和三字经,却始终教育我们,做人要厚道、宽容、也要有爱心,懂得感恩水无形,海无形。心中容下一片海,那你的世界也无穷大。我同胞兄弟姐妹十人,母亲的煦育之劳可想而知。她上有公公婆婆,下有一大堆孩子。父亲每月只有42元工资,在一个小县城里,甭说供孩子上学读书,就连日常生活费用都不够用。家中生活实在困难,邻人们常说,“老郑家那么多大小子,不去挣钱,还读什么书?”母亲省吃俭用,辛勤劳作,仍坚持供我们读书。就是在母亲的呵护下,我和哥哥又在国家助学金的资助下,双双读到大学毕业。

  母亲因小时当童工,吃不饱常挨饿而烙下了气管炎的毛病(伤力咳嗽),自我记事起,就发现母亲每天早晨起床总要咳嗽好一阵子,我稍大一些,她的咳嗽愈发重了,有时一咳嗽就是半个多小时,有时还要抱着枕头叩头咳嗽,乃至吐血。她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却没有让一个孩子冻着、饿着;自己却因没钱治病,气管炎直到死也没有除掉,结果还是死在肺气肿,肺心病上。

  黑龙江的冬天冷,屋里没有火炉,只有靠热炕头。刚睡时被褥凉似铁。尤其是钻进被窝之后,脖子后面透风,冷气顺着脊背吹了进来。我们一家人就睡一铺大炕,头朝外,一排孩子好几个被窝。母亲每晚看到我们钻进了被窝,叽叽喳喳的笑语不停,便过来把油灯吹熄,然后给我们一个个的把脖子后面的棉被塞紧,被窝立刻暖和起来,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我不知道母亲用的什么手法,只知道她塞棉被带给我无可言说的温暖舒适,我至今想起来还是快乐的,可是那个感受不可复得了。

  我每天晚上都在母亲做活的灯下看书学习。母亲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要在灯下做活。她有一个大针线簸箩,里面装着针线剪尺一类的缝纫器材,她灯下缝缝连连,我就一声不响的偎在妈的身旁,她赶我走我也不走,有时候竟睡着了。母亲说我乖,也说我孤僻。如今想想,一个人能有多少时间可以偎在母亲身旁呢?

  说母亲伟大,是因为她在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父亲基本不管家事,家中的一切就全靠母亲一人张罗了。居家过日子,吃的还好说,粗茶淡饭,能填饱肚子就行;最让母亲犯愁的是一家人穿的、用的。买不起布,她就买饭店用过的面袋子(5角钱一个),洗过后,染上蓝色或黑色做衣服里子。我们一小从没有穿过衬衣衬裤,都是桶棉袄、桶棉裤。直到上大学了,还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布鞋。穿妈做的布鞋不如买的胶鞋好看,但母亲的情感却缝在一针针里了。鞋看似简单,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打袼褙、描鞋样子、纺麻绳、纳鞋底子……这一切全凭手工来完成。

  想当年,母亲成天忙碌,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只有在夜晚,忙完一切家务,才能就着昏暗油灯的光芒,为我们缝补:被荆棘挂烂的衣服,被嬉戏扯破的裤裆,被道路磨损的布鞋。或者,为寒颤的新年,缝一套棉衣,做一件外衣,纳一双鞋底,绱一双布鞋。母亲在灯下飞针走线,在那一针一线里,引领着我们,应对那些清苦、荒寒的日子,并让我们尽可能地光鲜、温暖、体面。几十年后,偶尔回首往事,透过那一幅幅画面,那曾经的日子,贫穷,破败,但那日子里的幸福,温馨,却也那样真切,实在。

  每当夜晚来临,我就会想起那……在黯暗的寒屋里,在昏黄的油灯下,一些摇人心旌、荡人心魄的场景和细节。夜已深凉,万籁俱寂。母亲那双手,却仍在灯下,穿针引线,飞针走线。闪跳的订花,映着一张专注、慈祥的脸,一双满盈的柔情、努力睁着的眼。那双手,一针针地缝,一层层地补,那针线,缝补着风霜雨雪的季节,缝补着色彩斑斓的梦幻,也缝补着远行孩子们的前路和温暖。

  我们一家人从头到脚所穿戴的,都是出自母亲的一双手。母亲穿针引线,缝缝补补,一年365天,没有闲着的时候,到了年根儿,更是忙得一塌糊涂,为给我们赶制新衣服、新鞋子,有时天都亮了,母亲还没有睡。手中线,孩子身上衣,这是妈妈灯下的无尽思念呀!母亲的一双手,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一双握着针线的手,一双喂猪打狗的手(我家养过猪,但从未杀过猪,吃过肉。养大养肥了,就卖,这叫零钱凑整钱),一双支撑着屋顶的手,一双灵巧的手,这是一幅恬静的画,久远的画,古意悠远的画。

  每当我返校离家的前夜,油灯昏黄,照着辗转无眠的我,也照着缝补行装的母亲。在那朦胧的光里,母亲手中捻着的线,幻化成通向远方的大道小路;母亲手中握着的针,缝连着每一个早晨和黄昏。直到灯光渐暗,窗外渐明,我穿着离别的新装,沿着那通往远方的线路,一步步怅然离去。以后的日子,每想起那个夜晚,我心中都有被揪扯的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手中的针线,在牵拽着我。我在这头儿,母亲在那头儿,两颗心,像两处针脚,互相牵扯,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天下的母亲,都是儿女最坚强的后盾,儿女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心。

  念着遥远的母亲,只能将深深的思念寄托于文字,浓浓的血脉之情从笔尖流淌。月光一掠过湿湿的影子,我就知道母亲想我了。柔和的星光犹如母亲慈祥的眼神,多么温暖,多么寂寥。母亲的一切,记忆总是从夜的心海里挖掘。三寸金莲,踩痛夜的呼吸,薄薄的影子贴近地面,瘦小的脊梁撑起整个田野。日渐消瘦的手指,一次又一次摇响——关于辘轳和水井的歌谣。母亲的秀发让岁月漂白,额头沉淀着生活的沧桑。母亲用佝偻的背影将时光熬成麦穗,任我把收割的镰刀,落在母亲的身上。如今,我就像母亲放飞的鸽子,离开了村庄。我从北方走到南方,依旧走不出母亲的目光。掬一捧思念,叠加汇成小溪,流淌在月的臂弯。我不知该用怎样的诗句,来赞美母亲。我只知道,母亲就是黑夜里的明灯,给了我希望;白昼里的太阳,给了我阳光。我成了游走的松柏,阳光一直跟着,母爱一直往前,我长成了大山,母爱老成了天。

  今天回忆起来,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我父亲曾对我说,我们的家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们几个孩子所以能成长为人,全是靠了我母亲的辛劳维护。母亲为我们平铺了人间最无私,最伟大,最持久的真爱。

  说到母亲那双手,想必大家还记得罗中立的那幅油画《父亲》,画面中那茫然无奈的双眼,那双布满了沧桑的大手,带给我们的却是灵魂深处深深的感动与震撼。

  亲爱的朋友们,你看到母亲的那双手了吗?你读懂了母亲的这双手了吗?因为我已没有了母亲!但她仍活在我心中。

  母亲的生活虽然单调、枯燥、烦心,可她的心胸却像大海,任何进入这个大海的浊流臭水,残物朽质都会激起她点点的浪花。

  妈妈:尽管山重水隔、天上地下,永远隔不断思念的亲情!怀着无比感恩的心遥祝妈妈永远平安健康。但愿天堂里所有的妈妈,一齐舒展欢乐的翅膀。

  中国的老百姓大多如此,平凡中有着善良的本性,敢于奉献,乐于付出,尤其是对下一辈更是如此。所以,做一个像母亲那样的好人,一定会被人称颂和怀念的!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