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上坟

管理员2019-11-24【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上坟

  今天是清明节,昨天午饭过后我带着儿子上坟祭奠列祖列宗。往年都是坐车前往,而今与儿子商量徒步行进。

  父子相随,边走边聊。我把好多的家族往事讲给了儿子,儿子听的不耐烦便阻止:“爸爸,快别说了,我听不懂。”“你应该了解这些,因为你是杨家的传人。”我摸摸儿子的脑袋感觉很欣慰的。

  在街上我们买了纸钱、贡馍、香等祭奠用品,不一会儿就到了通往南梁的小路上。“三十五年前,我每天在这条小路上步行来回四趟,就是为了上学。”触景生情,我与儿子回忆当年。儿子不解其意:“爸爸,你为啥不骑自行车呀?”儿子这么一说,更勾起了我回旧的思绪:“我读书时,社会不富裕,人们生活水平极低,穿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自行车乃是稀有的奢侈品,比现在的高级轿车的地位高多了,我想都不敢想。”听到这儿,儿子乐的心里还是不大相信:“那你每天走的不累吗?上学的都这么走吗?”听到这两个问题我想起了一段有趣的经历:“当年走南梁上学的有南头起四兄弟和邻居的一位女同学,由于封建的传统观念,男女生不说话。到了冬季下午放学时已经上灯了,看见我们四兄弟整理书包,那位女生也整理书包。我们走,她也走,一直保持一定距离。有一天,四兄弟商议一起跑步回家,没想到那女生也跑。我们快她也快,我们慢她也慢,保持的距离始终不变。”“爸爸,女同学为啥要追你们?是不是……”儿子很惊讶。我瞅了儿子一眼:“你不懂,她是害怕才追着我们走的。”儿子听的好笑,还自言自语:没有一点助人为乐的精神。

  随着上坟的人群,不知不觉老爷爷(杨智1876—1940;王约香1882—1963)、爷爷(杨映斗1902—1927;杨门张氏(1907—1933)、二爷爷(杨映澂1913—1996;郭聚花1914—1974)的纪念碑进入视眼。我拉着儿子的手快走几步进入祖坟,站在父亲的坟冢前与儿子分析家族辈分。然后我指挥,儿子将贡品在一辈一辈的坟冢前摆放并上香叩头。我拿着纸钱首先在老爷爷坟前点燃,点到父亲坟前时,我儿子早就跪在哪里,待到纸钱着起来时,儿子一遍又一遍的呼唤:“爷爷收钱,爷爷收钱······”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父亲在世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将来有人给我烧纸了。”那时我儿子刚刚出生。

  年年清明上坟烧纸,乃家族后继有人,更意味着中华儿女不忘根本的的美德世世代代会流传下去。

  杨建国书于2017.04.04中午12:00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