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闪闪的丰碑——怀念我的父亲

管理员2019-11-22【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闪闪的丰碑 ——怀念我的父亲 时间似流水。转眼之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二年了。二十二年的时间里,世上发生了多少变化,又有多少事成为过眼烟云?然而,无论世事沧桑多变,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因为父亲,是生我养我使我立于世上的亲人!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他为人正直、善良、真诚,深得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尊重。 父亲的为人和口碑,在当地教育界是家喻户晓的,虽然父亲已去逝二十二年了,我依然能经常听到一些长辈、一些朋友在谈论起父亲时对他致以敬意,我意识到,父亲不仅活在我的心里,他还活在许多人的心中。 父亲这辈子不容易,因祖辈有几垄薄地,解放后成分被化为地主,因舅舅是资本家,在工作中蒙受了许多的不平和冤屈。 由于家里孩子多,父母亲还要赡养年迈的岳母和姑母一家,全家十一口人,全靠父母亲几十元的工资生活,日子过得极其艰难。 但是父亲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以乐观的精神和超凡的意力,像一棵大树一样支撑着这一大家,顽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父亲一生重孝道,父亲的孝道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的爷爷奶奶早以不在了,父亲就孝敬他的长辈, 对他的叔叔、婶婶、姑姑、舅舅、姨娘都非常孝顺,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哪位长辈的生日,父亲都要带着我们兄妹前去叩拜和祝福。在父亲的影响下,上行下效,我们兄弟姐妹也都做到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我有一个姑奶(父亲的姑母),她耳聋,老伴去世多年,和年幼的女儿(父亲的表妹,我的表姑)住在郊区,生活非常困难,父亲就将姑奶和表姑接到家里和我们一起生活,把她当他自己的母亲来赡养来尊重。 由于家里只有一间房子、一铺炕,父亲就用一个木板将炕隔开,给姑奶和表姑建成了一个小屋。 姑奶每天都要在她的小屋里,坐在炕上等着父亲回来。父亲下班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姑奶的屋里看她一眼,同时在姑奶耳边大声问道“大姑,怎么还不休息,今天怎么样啊?”,而等姑奶回答“我挺好的,绍白啊(父亲的小名),回来这么晚啊,你累不累呀,你快去吃饭吧!”父亲才回到房间,而姑奶呢,看见父亲回家来了,她才会放心地在自己的小屋里躺下休息。 在父母细致入微的赡养中,姑奶78岁那年,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姑奶去逝后,父亲又开始忙碌起来,给表姑找工作找对象,帮她成家。 父亲对待我们,要求相当严格, 从小父亲就教导我们,做人要孝敬父母,兄弟姐妹间要团结友爱,要兄友弟恭。这些,父亲和伯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父亲和伯父之间,就是兄友弟恭的典范:弟弟尊重哥哥,哥哥关心弟弟。 父亲每天下班都要到伯父家去看望哥嫂一眼然后才回家;伯母患有肺气肿,怕煤烟,父亲就给伯父家买了一个煤气罐。有一年伯母病情严重,父亲就用一个月的工资托人给伯母买了特效药,使伯母病情好转并全愈。 伯母活了八十四岁,她生前经常说:“没想到我会活这么大岁数,我的命是你爸爸给的。” 我家孩子多,每逢过年,伯母都会给我们兄妹六人每人做一套新衣服。妈妈生我们的时候,是伯母照顾妈妈月子。我们小时候,是伯父家的蓬姐照顾我们。 过年过节,我们也都是和伯父家一起过。伯父伯母待我们如亲生,我们兄妹六人对伯父伯母也像对父母一样孝敬。 在父亲和伯父的影响下, 我们兄妹六人也像他们一样正直、善良,像他们一样笃以孝,信以诚,像他们一样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都美满幸福,我们尊老爱幼,兄友弟恭。这个大家庭还像他们在时的那样,和睦如初。 父亲这辈是兄弟三人,大哥在伪满时期被抓了壮丁,在牡丹江附近染病去世,留下一个遗腹女。在大伯父去世几年后,大伯母因生活所迫带着女儿改嫁到黒龙江大兴安岭的一个林区。当时堂姐只有六七岁。

  父亲参加工作后,特意去林区将我的堂姐接了回来。父亲说:“这是我哥哥唯一的骨肉,我不能让她流浪在外。”因大伯母后找的老伴也有一个女儿,怕堂姐孤单,父亲把那个女孩也一起接回,和堂姐一起在我家读书和生活。

  堂姐是在父亲身边长大的,退休前是一家国企的财务科长,为人忠厚、老实、善良,工作踏实肯干,一丝不苟。堂姐经常说:“没有叔叔,我现在还在林区呢,我虽然从小就没有父亲,但叔叔就是我的父亲,我得到的父爱,一点也不比你们少!” 父亲为人忠厚,待人真诚,做人做事从来无愧于心。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做人做事要低调,待人要诚实守信,对待朋友要推襟送抱;在朋友处于困境时,要挺身而出把朋友拉出困境,而决不能落井下石,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成人之美,扬人之长,容人之过,念人之功”——这是父亲教育我们时常讲的一句话。他的为人处事是我们兄弟姐妹学习的榜样。 父亲十六岁就参加了教育工作。在教育战线上辛勒耕耘了四十六个春秋。他当过班主任、教导主任、主管教学副校长。一九八零年至一九九六年任船营区第四小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父亲有很强的责任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年轻时一直是单位的业务骨干。 父亲经常接手乱班,但是无论是多乱的班,经过父亲的管理,不到一学期,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都会跃到学年前列,时常受到领导的好评。 在担任领导工作后,父亲在工作中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他一生清正廉洁、公私分明;他坚持原则,光明磊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让组织放心,让学生和家长满意,是他一生的工作风范。 船营四小是一个知名度很高、家长认可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在招生时只要稍一松口便可以得到很多好处,可是父亲从不这样做。 我的二哥工作很不顺心,自己托人准备调换个工作。一天,父亲接到一个电话:“贾校长,你儿子的调转表就放在我桌子上,我给你盖了章,你可得收下我一个学生啊。”父亲顿时火冒三丈:“我儿子的工作不调了!” 每当遇到长工资、晋职称、评先进等,父亲总是一让再让。 有一年教师节,区教育局给学校送来8个液化气罐,怎么分呢?班子会上,副校长开了腔:“贾校长,你家里人口多,生活最困难,理应分一个。”大家也一致赞同。可是父亲说啥也不要。结果8个液化气罐,4个分给了一线教师,4个分给了离退休教师。 1994年,市政府组织一批全国劳模出国考察,这个机会对从未出过国的父亲来说十分珍贵。父亲接到通后高兴地准备好了办理出国手续的照片。可当父亲听说学校将为此支付两万元的费用后又毅然放弃了他一生中唯一次出国的机会。别人替他惋惜,可父亲却笑着说,省下这笔钱,可以让老师们出去疗养一次或给老师解决一户房子。 父亲外出开会、学习,总是精打细算,多年来,他从没有报销过误餐费,补助费。 为了管理好这个学校,父亲不知费了多少心血。 学校的年轻教师多,教师们的家都在外县,住房是教师们的心病。几年来,父亲东奔西跑为教师们张罗住房,通过多种途径,一共解决了25套住房。有的年轻教师还没举行婚礼就拿到了住房的钥匙。 在父亲的领导下,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迅速发展,艺术教育蓬蓬勃勃,学习微机、航模、美术、国际象棋的学生接连在全省乃至全国夺冠,20余幅儿童画先后被送往英、美等11个国家参展。学校被评为吉林省文朋单位、吉林省艺术教育传统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称号,父亲本人也被评为吉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吉林市劳动模范、振兴吉林二等功、吉林省优秀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父亲的业绩被编入《中国当代教育家大辞典》。 父亲为人师表,呕心沥血,忠诚奉献。他为全区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爱戴,在全市教育战线上享有崇高的威望。 1996年2月28日,父亲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60岁。 病发当天,父亲还在学校和领导班子一起研究新学期工作。 父亲在住院抢救期间,当时的区委书记刘慧燕、窦区长得知消息后,深夜探望,研究抢救方案;省教育学院、市教委领导、区五大班子领导得知他不幸去世以后,都立即赶往医院或家里表示慰问 1996年3月1曰,全校教师及省市区的领导,教育教学部门的领导,省市区各中小学校领导及学校共建单位的领导千余人参加了父亲的葬礼。 告别仪式上,当时的船营区教育局局长张洪文主持并致悼词,号召全局职工化悲痛为力量,以贾绍白同志为榜样,用更大干劲投入到教育改革和发展中。 为了弘扬父亲的先进事迹,一九九六年三月五日,船营区委、区政府做出了“远学孔繁森,近学贾绍白”的决定,号召全区各条战线的职工向贾绍白同志学习。 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筹备,1996年6月初,船营区第四小学校成立了贾绍白同志事迹展览室。船营区委区政府决定船营四小为区爱主义国教育基地。参观活动持续近半年,共有二百多个单位万余人参观了展室,在社会上产了很大的反响。 当时的船营区委宣传部特别制作了专题片《飘逝的白云》,在电视台参观活动中播放,缅怀父亲的生平业绩。 当时的区委书记刘慧燕同志和区长梁廷新同志参观了展室并题词。 刘书记题词是“呕心沥血、功勤卓著教育奉献四十六载;千秋功业,满园桃李船营青史永重”。 梁区长的题词是“我要像您那样,真心实意,做人民的好公仆”。省市教委领导也参观了展室。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二年了,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思念,他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