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父母诞辰120年祭文

管理员2019-11-17【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爸爸妈妈诞辰120周年纪念

  (1901——2021)

  (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十六日)

  爸爸的简历上曾写着“1939——1942,所在单位是滇缅铁路”,曾担任过澜沧江试航所主任。那时我还年幼,我记得一些事:我家住在云南禄丰,看到过“滇缅铁路工程管理局”的大牌子,我们姐妹都毕业于铁路子弟小学“扶轮小学”。那几年爸爸很少在家,妈妈说爸爸是在一个叫弥渡的工程处施工,由于工程紧急不能回家。我还看见有一次爸爸因交通事故而满脸是血回来,但拆线后还包着满头的纱布又回到工地上去了。还有一次我们看见爸爸衣衫襤褛,形似乞丐回来,说日本人占了缅甸,他是步行逃回来的。这些都说明爸爸的确是在修筑“滇缅铁路”。但是几十年来“滇缅铁路”却是地图上无线,历史上无载,既无人知又无人晓的事情,爸爸也闭口不谈,随着我长大,越来越让我产生困惑和好奇。这是为什么?这条铁路怎麽了?六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一本书《滇缅铁路祭》感谢作者彭荆风同志,他为人民书写了这段历史,他为这条铁路的修建者正了名。

  在书上我读到:“滇缅铁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地质条件最差的横断山区,山高沟深,连英帝国当年想通过这条铁路进云南都望而却步的。可为了抗日,中国的铁路专家们硬是在崇山峻岭中测出了一条线路,并决心在短期内完工,以保证国际路线的畅通。

  “滇缅铁路”因为抗日,吸引着全国的铁路专家和爱国的知识份子工程技术人员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都奔到云南为国效力。一条铁路集合了近万名工程技术人才而且不少是海外归来的,表现了中国知识份子深厚的爱国热忱。

  “滇缅铁路”因为抗日,在滇西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竟出了三十万民工,自己带粮食,日夜施工,作者形容当时在人迹罕见的横断山区,人声鼎沸,晚上还灯火一片,表现了中国人民为抗日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

  爸爸也曾经在这条铁路上流过血,流过汗,铁路因战争被炸毁了,铁路没有了,但历史还在,您们那上万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那几十万民工做到了为“国家兴亡”而奋斗与牺牲的历史仍被人民书写。

  不仅这些,我从您的简历上还发现,您1936年,1937年到1938年,从浙赣铁路,到湘桂铁路,一直在铁路专家曾养甫,杜鎮远的领导下为抗日修建铁路,该书上有这段记载:杜鎮远主持路局工程,在1937年9月修成了全长1008公里,以浙江杭州为起点,湖南株州为终点,橫贯东南的大动脉。——为了抗战需要,他又负责修筑从湖南衡阳到广西桂林的“湘桂铁路”。从1937年9月起到1938年9月,仅用一年时间,就把这段全长361公里的铁路筑成,创造了中国铁路建筑的最新纪录。而这个时间爸爸您正是也在这两个铁路局服务,这个吻合让我欣喜,证明了爸爸参加抗日的这段历史,这也曾经是爸爸最想女儿理解的真实。

  无独有偶,我又学习了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事迹,这个人爸爸可能也认识,你们几乎是同时代的人,干的同一个职业,1934年他也是在曾养甫的领导下修建了钱塘江大桥,为了抗日他又亲手炸掉大桥,他说他12年炸了四次,工程技求人员亲手炸掉他们辛苦建造的工程犹如失子之痛的。他说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他再建的钱塘江大桥,至今屹立。建国68年来,钱塘江上已有了四座大桥,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见一个伟大的工程的命运与一个国家的强大多么息息相关。

  我挖掘这些历史是为了弥补女儿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浅薄,无知。对爸爸过去的了解也太少太晚太肤浅,作晚辈的这也是极大的不孝,孝顺除了膳养外更要了解父母,将老一辈的精神发扬光大。我一直在学习,特别对待历史要实事求是,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才是最正确的态度。我写这些也是想表达我对爸爸深深的爱和永远的敬意,表达晚辈对前辈们的历史的敬重,担负起继承和发扬的责任。

  女儿 行璋写于乌兰浩特

  这是我提前写的纪念文稿

  2016/11/20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吾母已去十一整年

下一篇:生日祭奠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