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关于清明节,您想到了什么?

管理员2019-08-25【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前言

  “关于清明节,您想到了什么?”是学生给我出的题目。因为在接任高一新生的自我介绍中,我是以007er的角色定位自己,围绕“不出局”的规矩说事的,于是,那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哥哥给我砸过来这样一篇文章。当然,我是欣然接受的,因为之前从未写过类似题材,更因为得在学生面前发扬一下“榜样”的力量,更何况我也可以借机多了解一些有关清明节的常识。那么,关于清明节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到底是什么呢?那会儿,正值学校下发了一个“走近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优质课评比的通知,于是,我一下课就冒出,“啊哦,这次综合实践的优质课内容就上“走进清明节”。”

  课前

  我从未把综合实践当作一门课,而将其定位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导引,也是陆游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叶圣陶先生之“教是为了不教”的落地生花。于是,为了增加点课堂的趣味性和引导性,我采用了“采访”同事的方式搜集上课可能用得着的素材,并依据他们的回答做了一些必要的修饰。

  问:亲,清明节让你想到了什么?

  数学老师答道,“冬至后的第108天,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

  历史老师答道,“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而后融合上巳节习俗。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早清明,晚寒食)。”

  语文老师答道,“清明时节雨纷纷,以及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也是清明节的由来。”

  政教老师答道,“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心理健康老师答道,“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回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

  化学老师答道,“糯米和大米需要按1:1的比例放入冷水中浸泡6个小时;清明草需要摘洗干净好后放入开水中捞一下,加入适量食用碱煮1~2分钟,然后连水带草捞出装盆冷却;接着将清明草切碎放入浸好的米中,磨成浆,压干后揉成面团(需加点水);最后把揉好的团在均匀分搓成乒乓球大小,然后包上馅料,上锅蒸15分钟即可。”

  生物老师答道,“清明果制作离不开清明草,专业术语:鼠曲草,别名:菠菠草、佛耳草、软雀草、蒿菜、面蒿,一年生草本。为什么清明草焯水时需要加烧碱呢?这是因为绿色蔬菜中的叶绿素有一个特点:在酸性环境下容易使绿色退去,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而在碱性条件下,叶绿素会水解成叶绿醇、甲醇、叶绿酸,而叶绿酸呈鲜明的绿色,这种叶绿酸的性质比叶绿素更加稳定,而且它呈现的绿颜色也更加鲜绿,所以在碱性条件下,绿色蔬菜能够稳定地保持自己的绿色。”

  地理老师答道,“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综合实践是研究课程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比较遗憾的是我这堂课面对的对象根本没有这一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而且也没有前期一起选题的沟通,却要我直接进入方法指导课,这让我很是尴尬。于是,我设计成了“试错”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底色”。其实,就我的个性和本次活动的特殊性来分析自己的设计,我觉得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也是最佳选择。因此,这堂课我没有制作PPT,而只是用心制作了一张表格,课堂目的的定位是向学生学习并了解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课型设计上则是借助这张表格进行课堂生成,利用每一个小组的分享有的放矢地进行肯定和适度引导。毕竟,在我的“认综合实践是研究课程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我认为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是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是实践者、发现者和深化者。比较遗憾的是我这堂课面对的对象根本没有这一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而且也没有前期一起选题的沟通,却要我直接进入方法指导课,这让我很是尴尬。于是,我设计成了“试错”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底色”。其实,就我的个性和本次活动的特殊性来分析自己的设计,我觉得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也是最佳选择。因此,这堂课我没有制作PPT,而只是用心制作了一张表格,课堂目的的定位是向学生学习并了解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课型设计上则是借助这张表格进行课堂生成,利用每一个小组的分享有的放矢地进行肯定和适度引导。毕竟,在我的“认为”里,真要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的进程安排应该是,先“借时发挥”确立这一期就做“走进清明节”,接着利用清明节的假期去体验清明节,回校后,确立子课题,紧接着,循序渐进地确立并完善怎么去开展子课题的研究方案,最后,各组的成果以小论文的形成汇编到一起呈现。

  课堂

  如今,没有前文也无需后话,就是要单刀直入,那我只能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去引领我的“正课”,用不能均分的巧克力量去点明方法总是比问题多的“第三选择”,用学生兴趣点的不同(1.关于清明节的诗词的研究2.关于清明节引发的条件反射的研究3.探索清明果制作中的生化知识应用)即时进行分组活化课堂,通过移动桌椅创建自己的小组的游戏热身,用我也曾是六中的学子和老师拉进彼此距离,接着按部就班地执行自己的课前预设,并予以各组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在指定时间内让各组完成表格和代表们轮流上台发言。

  课后

  最后的最后,看着好像是“瞎”玩了一节课,实则---见识了学生侃侃而谈有多可爱,见证了学生本身不仅有底色而且还有不错的把控局的能力。我只能说,“当我们从“神坛”上走下来,去亲近学生,当我们的课堂不再有那么多的框框架架,一切都显得特别有生命力。”可是,现实使我们只能说,“愿在现实的课堂里,我也能如此从容而专注,学生也真能主动从中去学点自己感兴趣又有意义的额内与额外。”

  这次活动,我看到了自己的豁达和淡泊,这应该是最大的收获。曾经,我努力地去参加比赛就是为了获得好的结果,所以,整天就会挂念着结果,想着如何去设计课堂去吸引评委。但是,现在我的注意力压根就没有放在这上面,尽管比赛依然会紧张,但是,参加的主要原因就是“好玩”。因为参加比赛,可以见识不一样的要求,不一样的学生,我可以不断利用这些去生成属于自己理想的课堂。慢慢地,发现自己的包容力也更强了,不仅接受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太随性),也看到了自己的特色(尊重.热情.有张力.友善)。虽然,有人觉得我不入流,我也会偶尔觉得自己与时局格格不入,但是,于内心,我很欣赏现在的自己,因为敢于拒绝趋炎附势勇于挑战权威,关键是我更尊重自己的职业和坚守了。也许,这代表着我正在成熟。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