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农村的殡葬改革改出了什么?(四)

管理员2019-06-13【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关于丧葬的程序:一句话,烦琐。

  死者刚刚闭眼,家人就要在街上烧纸糊的“导子车”,有马拉的也有只是车子形状的,烧了以后,死者的灵魂就被引导奔向西天了,否则总要在家里逗留。听起来怪吓人的。

  左邻右舍前来帮忙的分成几路人马,有送信的,有请帐房的,有请吹喇叭的,有买棺材的,有打墓坑的。这些人得有统一指挥,这个人就是“大劳忙的”。大劳忙的,一般村里就那么一两个,是希缺人才。他负责丧事的一切调度,跟东家直接勾通。也是“上忙”。

  在大劳忙的统一指挥下,家人亲属及负责各摊的帮忙人员就运转起来。家人亲戚穿孝的负责送魂,有时男女都去,有时只是男的,只是女的。送魂就是到村口用三块砖搭一个简单的庙门状,送魂的人一路排好队,来到“庙”前,跪下,像一群白天鹅到地上觅食,白茫茫一片。然后在“庙”门口烧纸,亲属哭几声。不能老哭,有司仪在旁边劝,因为后边还有好多哭的程序。这送魂在整个丧事里要有七次。也就是说那群白天鹅要往返七次。年龄大的体弱的这么折腾已经半瘫了。

  可是后边还有送遗体火化的过程,是个撕心扯肺的情节,然后是在街头迎接骨灰,也是一片嚎声,泪淌一片。接下来是把骨灰迎进屋里装在事先准备好的衣服里,亲属再捧着骨灰入殓,把骨灰装入棺材。灵柩置放在灵棚里。灵棚是租来的,有专门出租灵棚的。原来的灵棚是用木架搭成,上面蒙上黑帐就行了,比较简单,后来有专做死人生意的把灵棚设计得越来越精致:整个一个活动铁架,方形,上面左右用黑布加彩布罩好,里面左右置放彩屏,里面镶着神仙美女,彩云飘飘,似在引导亡灵升天。前脸两边有一对镶金边挽联:一般写着:缅亲人珠泪滚滚继壮志振奋精神。棺材放在灵棚中间,下面用高凳垫起,棺材头写有白纸条幅,如果是老太太,就写着:故显妣某老太君之灵枢。前面置放儿子设的灵牌及供品,下面是烧纸盆,纸灰伴着亲人的哭声在灵柩周围回旋。

  入殓是关键步骤,也是让人揪心的一幕,有女儿哭妈头撞棺材死去活来的,有呼天抢地突然晕蹶过去的。笔者心软,不忍细述。

  下面就是最后一次送行,这是出殡前的一次大规模行动。这是对死者灵魂最后一次送行,全体戴孝的男性先给用死者衣服及简单脸谱做成的死者形像磕头,儿侄孙子先磕一个头,然后转过身迎接各位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磕头,亲朋好友要磕四个头。然后有司仪喊“谢”,声音悠长庄重,随着一声谢,儿侄孙子要磕一个头以示感谢,亲朋要双手抱拳做回谢礼。如果亲朋好友太多,大家排队一个个做这一系列程序,这个过程就要一两个小时,儿孙们当然就长跪磕头如捣蒜。磕头仪式完后,就是家人亲属护送死者形像带着死者衣物到村外焚烧,其意是送亡灵上天。在行走过程,路过各家门口,这家的人一般要摆路祭,手里拿着烧纸给死者烧一烧,然后磕四个头,穿孝服的要磕头答谢。如果死者人缘好,几乎家家要摆路祭,那么穿孝服的那群人就惨了,起来跪下,跪下起来,一条街下来,折腾得腰酸腿软,骨痛筋麻。

  送行回来大多已经近中午,大家共进午餐。这时候是人员最齐全的时候,那些偷懒的不知从什么角落就出来了,八个人围成一桌。席间没人劝酒,自行其便,只有一个程序,就是孝子给进餐的全体帮忙的乡亲磕一个头,以示谢意。

  饭后,相对是平静的时间,这时候忙碌的是吹拉弹唱的演出队,给酒足饭饱的人们演节目。有歌舞有评戏有杂耍有滑稽表演……品位高一点的是歌舞,受过专门训练,几个漂亮的美女光胳膊露大腿随着音乐的节奏给人跳一曲辣舞,她们好像不是在这悲戚戚的氛围里,完全沉浸在她们自己的欢快的海洋中。也难怪,死者八九十岁了,喜丧嘛。

  品位低一点的倒更引人注目。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舞者”,四十多岁,男性,人长得瘦弱,细腰细腿细脖子细手,满脸皱纹一嘴黄牙,别看长相,人家专门跳女人舞。扮装很简单,头围彩色纱巾,裤腿扎紧,脚套一双女人穿的拉带布鞋。音乐鼓点一起,他的兴致就来了,动作是自编的,看不清哪个动作是伦巴舞,印度舞,探戈舞……也摸不准哪个是新疆舞蒙古舞的风格,就那么一甩一扭的,手在胸前一划一划的,像鸡爪子刨食,细腿左抬一下,右蹬一下,倒是和着音乐的节拍,音乐一停,他的脚马上蹬地,身子一挺,来个结束动作,让人看上去像挺尸,逗得大伙哈哈大笑。

  大家看热闹大致就这些,一般的人家请一拨吹喇叭的,或是歌舞的,就行了,这些花销都在三四千元以上。有家境富余的,或是儿子多的,父母又是喜丧的,就要闹得大一些。最近有一家请了哭灵的。

  1947年有一个震惊中外的300人哭灵事件,那是特定时代的人们大放悲声。再以前是大家主有了丧事雇哭灵的,现在农村一些地区这个古老的习俗又兴起而且在现代社会里繁衍滋生,不能不能不让人“兴趣盎然”,这是不是农村文娱活动的一个内容呢?

  出殡前哭灵。“大劳忙的”一声令下,所有穿孝服的齐聚灵柩前围上一圈跪下,静等哭灵的到来。哭灵要一个小时左右,大家盼着哭灵的快点来,快点结束这受罪的动作。哭灵的终于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一身大孝,膝盖以下用白布缠好,手执话筒,音乐一起,马上进入状态,连唱带哭扯出撕心裂肺让人一阵阵心颤的声调。开始在灵柩前抚棺而哭,然后跪爬前行,慢慢绕灵柩一圈,情绪上来,哭声愈大,开始有歌词,但听不清,大家模模糊糊地听见什么“我的亲娘耶,我给你磕个头哇,你怎么就抛下我走了呢,啊啊……”后来就剩下嚎啕大哭了,“妈呀妈呀”地叫,哭得泪一把鼻涕一把,不仅把这家的女儿引逗得哭得死去活来,而且把好多男人哭得泪水涟涟。不过大多陪跪的在忍受这份难熬,有的人想偷偷带个小凳什么的坐上一会儿,又怕被人发现,无奈只能忍着。

  哭灵者要围着灵柩转三圈才完成任务,她完成任务后就拍拍身上的土走人,兜里多了二百元钱,带着一身的孝布。陪跪的要好半天才能伸直腿。围观的人渐渐散去,余兴未尽,有两位妇女议论:哪天咱们也出去哭灵。

  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出殡了。出殡的时候要把棺材绑好,准备抬到车上。过去人工一直抬到墓地,现在交通工具发达,用车运,但孝子们要跟在车后一步步迈到坟地。绑杠是个技术活,要花钱请专门的绑杠师傅,棺材前后各绑两根斜杠,盘扣要有一定技巧,两个人从两边同时绑,方法一样用力一致。绑好了,七八百斤的棺木才能顺利抬起。

  棺材抬到车上以后,最后一次跟死者送别仪式开始。过程跟送行一样,仍是大家磕头,摆路祭等。不再细述。

  下葬以后,整个丧事基本完成。孝子孝孙们带着嘶哑的嗓子和疲惫的身子走回家。

  人去屋空,财去心安。儿女们完成了丧葬大事,左邻右舍,乡里乡亲公认这家的儿女们是尽了最后的孝道。多年以后提起来,就夸:不错呀,发送老人挺热闹,人家的儿女好哇。我要有这样的儿女也就烧高香了。所以这最后的孝道一半给死人看,一半给活人看,花个二、三万,三、四万,值!

  不过也有人担心自己死了后给子女添负担,哀叹:这年头我都不敢死了,死都死不起呀!

  不按风俗办事不行,人家笑话,有钱人不大办人家也笑话,说你有钱拴在裤带上舍不得给老人花。人们都不情愿地掉进了陷阱,还要在陷阱里往脸上抹粉。

  谁来拯救他们?当然不是“活死人”。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