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来说一说,枣庄丧葬习俗有哪些

管理员2019-08-19【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俗语云:活养死葬。在古代,丧葬仪式是非常繁琐的,不仅要守孝一年,有的甚至要陪葬。不过在现在看来,丧葬习俗已经变得简单了。那么,枣庄丧葬习俗有哪些?本期城市文化为你揭晓答案。

来说一说,枣庄丧葬习俗有哪些 第1张

  旧时,年老死在家中,停灵在堂屋正中间,俗称“寿终正寝”。人死了,忌说死字,一般说“老了”、“走了”、“过去了”、“回去了”、“去世”、“逝世”、仙逝、与世长辞了等。停止呼吸叫“倒头”,应该说咽气了,有时候,连咽气也不忍说,只说准备后事吧。

  老人在停止呼吸之前,儿女要亲自给洗脸,洗手、洗脚、净身(擦身子),然后给穿上寿衣,寿衣称“送老衣裳”,一般是蓝缎子或蓝布做的,穿上寿袜、寿鞋有的地方也称寿鞋为靴子,带上寿冠即寿帽。寿衣、寿帽、寿鞋在老人病重期间已准备就绪,也有临时到寿衣店选购的,上面都绣有寿字。穿送老衣服,一般只穿单数,忌讳穿双数。穿戴完毕,把死者抬到灵床上,停灵。

  认为如果停止呼吸后再穿戴,死者就得不到了,即死者的亡灵就带不走了。灵堂设在堂屋中间,按方位摆放。死者头垫寿枕,束双脚,白纸蒙面或蓝布蒙身,头南脚北,仰面向上。燃“长明灯”,摆上“打狗饼”,盛“倒头饭”,立“影身草”,灵前放“老盆”,孝男孝女举丧、烧纸钱、喊路。

  山亭地区用红线系铜钱(俗称制钱)放入死者口中,有仿古人含玉之意。死者的两手,一持打狗“鞭”,即用棉花絮搓成的棉条段;一握打狗饼子,即按死者寿终时的岁数数烙制的小面饼,用线串成串,挂在死者的手腕上;有的还在死者袖筒内装些茶叶。据说人死之后有三魂(俗话有三魂六魄之说),一魂驻守尸骨,一魂转胎投生,一魂奔赴西天。而西天路途遥远,又有恶狗拦路,一旦遇到恶狗,便可以用鞭子打它们,同时把打狗饼子扔出去喂狗,以便趁机脱身,顺利到达西天冥国。

  入敛成服死者人棺,谓之“大敛”、“成敛”。棺材是死者的房子,俗称“棺木”、“木头”、“盒”,要用上等木料,精心制作。旧时,对棺材的质地非常讲究。一是木材的品种,多以柏木、桐木为佳,柳木次之。二是棺材板的厚度,6寸最好,这个厚度做成的棺材叫“天地六”,次者为“天地五”。三是漆工,里外面都要漆,最好的是朱红色的漆,漆前先灌桐油,可防潮防水,要漆五六遍,至发亮,敲上去有嗡嗡声。在棺材的前脸上还要雕一个繁体的“夀”字,也有篆书的。寿字要漆成红色。

  死者遗体入敛,须俟子女等亲人到齐之后举行。大敛告成后,由孝子中的长子跪求族长,乞仪丧事。再有宗族长辈领着长子跪请执事人等,由男大老执(总理),女大老执(副总理)和一般执事组成。执事分管买办、记账、报丧、烟酒席宴、祭奠、丧礼、孝服等事宜。

  成殓后,灵柩前挂幕幔或垂竹帘,幕幔前置祭桌,桌上摆祭品,两边置烛台,中间放香炉。祭桌后设灵位或悬挂遗像。灵柩两边铺苇席,有钱人家席上铺毡或地毯,一般小户铺麦穰。孝子、孝妇、孝女日夜守候在灵柩两侧直至出殡。

  穿戴孝衣、孝帽称“成服”,“丧服”亦称“戴孝”。旧时有五服制,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统称为“五服”。以穿戴各种不同的孝服,标明与死者的关系远近。在枣庄地区,常听人说,我们还没有出五服来,即是指近门近支,能穿着服孝。

  敛告成,孝男孝女亲眷均成服后,还要给孝男孝女砍制哀杖。哀杖又称“哀棍子”,一般为柳木的。在砍制哀棍子时,全家无论有多少孝男孝女,必须从一个柳树枝上砍下来,以表示是近门近支,是“一支子”人家。因此,大孝子(即死者的长子或长孙)的哀杖最粗,以下按年龄、辈数,逐次变细。

  死者刚咽气不久,还未来得及停灵,左邻右舍、附近的亲朋好友,特别是妇女三三两两相约,来到死者家里恸哭抚慰,问及死因,以表示亲邻和睦相处,一家不幸,众家同哀。表达人世间的人情味和亲情味,俗称“哭丧”。

聚合标签:丧葬习俗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农村丧葬风俗农村丧葬风俗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