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山西长治民俗风情

管理员2020-04-16【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饮食习俗

  1949年以前,本地百姓所食以玉米面、玉米圪糁和小米为主。农民和城镇贫民,一般早饭以玉米面糊饭、玉米面窝窝头为主,午饭以小米饭小米焖饭配杂面为主,晚饭以和子饭为主。10天半月吃一顿三和面(用小粉、豆面、少许白面制成),改善生活。只有过年或端阳、中秋、元宵等大节日,才吃肉、白面(或烙饼、水饺)。贫穷农民多数是湿食干存,四委不断。职员、店员、小业主、富裕农民,也以一米一面(即一日中午吃白面,一日中午吃小米)为好伙食。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生活逐渐好转,但吃野菜的习惯农民还保留着。除了1959——1961年的3年困难时期农村食用红薯干等代食品外,其余时间多数人家解决了温饱问题。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白面、大米成了家常便饭。进入80年代,城镇人民很少吃杂粮。早饭为油条、方便面、小米饭等,中午以白面、大米为主,晚饭以汤面、蒸馍为主。农村早饭以小米饭、玉米面窝窝头为主,中午饭以面条、大米为主。无论城镇、乡村,逢年过节或亲朋好友团聚,都要做十几道菜的酒席,鸡、鱼、木耳等海味山珍,屡见不鲜。

  婚姻习俗

  旧时男女结婚除了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还要经过问名、对八字、纳彩、请期等过程。稍有地位的大户人家则讲究更多。新社会提倡自由恋爱,自由结婚,过程省去不少,一般只搞一次订婚甚至不经订婚即可直接登记结婚。但“彩礼”之重,花费之大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渐涨。除衣被之外,不同时期的“几大件”以至“三金”之类不可或缺。部分农村仍有索要“彩礼”之习,且女方家里愈穷索要数额愈大。陪嫁之物也不断渐增、渐涨。特别是近年来,富有人家之女出嫁,陪存款以至陪汽车的也屡见不鲜。

  迎亲方式,过去多坐轿、骑马。现在城市里多坐轿车,多数农村则坐大车或拖拉机,骑马的也有。长治地区旧时另有一俗,即迎亲时男方不但要去伴娘、随员,还要有同新郎一样穿着一新、一样骑高头大马的“伴婿”同住,近年已不多见,高平一带也有一俗,新娘要等到傍晚才起身,到夫家时已是夜晚,称为夜娶。

  育子风俗

  旧时,妇女分娩后百日内尤其是满月前忌讳颇多。产妇住房门上及巾帽上都要以红布作标志,禁止生人及男士进入。产妇也不能随便出门。在产后一个月内只能吃稀不能吃干,特别是前3日内只喝米汤水。接生也用旧法,新中国建立后逐渐有所改变。近年来,不论城乡,产妇分娩多到医院。

  同时,小孩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习俗。孩子从出生到满周岁要过许多“节日”,包括三日、十二日(或半个月)、满月、百日,亲朋分别致贺。第一胎满月时(满30天或另行择定日期)多数要大会新朋。百日或1周岁、3周岁生日时也较为隆重。到满12岁或15岁时要举行“开锁”礼,众多亲朋都要亲往祝贺。

  丧葬习俗

  上党地区旧时很重视丧礼,致有“送死多厚于奉养”之说。不但“俗尚侈靡”,且“多泥阴说之说,淹柩不葬”,自含殓以到入葬,“品物刍灵,穷极华炫”。民间初丧,鼓乐有延至六七日不绝者,有的还要请僧人诵经超度。历史上,潞、泽、沁3州吏但倡导改革丧葬习俗之议,但其效甚微。近年丧葬习俗,除城市推广火葬外,农村仍多为土葬,且殡葬仪式有新旧叠加之势。单就纸扎而言,旧时的金童、玉女、纸马无减,却新增了花圈及纸糊电视机、纸糊汽车等新品,以致规模愈大,花费更多。

  晋城一带的“灵棚”尤为讲究,不但要用大量色布搭成,灵棚还分有前厅、后厅,如同套间房一般。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专门为丧葬服务的音乐棚户。

  祭祖习俗

  上党地区的祭祖方式有家祭、坟祭两种,以坟祭为主。家祭是逢年过节时在家里向族谱和祖辈的木(纸)牌位烧香祭奠。坟祭除春节与周年忌日之外,主要在三次,即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和下元节(农历十月初一日)。每次祭扫方式也有不同。清明祭扫要给坟墓添上,压纸条,在墓堆撒豆芽、滚馒头。中元祭扫要献面羊,下元祭扫要送寒衣。三节之中,中北部地区偏重清明节和下元节,中南部地区则尤重中元节。少数县也有特殊,如陵川县的部分地方,一年只能上一次坟,而且扫墓人要同去同归。一些人已烧祭过了,别的亲友就不能再进坟墓。

  节日习俗

  春节习俗

  上党地区同全国一样,把春节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从农历十二月下旬甚至中旬起,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长治有童谣说:“二十三,灶王上天去;二十四,家家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或蒸团子);二十六,买好肉;二十七,剁馅则;二十八,冼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红绿对联贴挂起。”

  正月大年初一日,除了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外,不少地方还有点年火的习俗,有的桑柴和柏树枝,有的用谷草,于五更时分点燃,以求一年平安。其它如敬神祭祖,拜年等与别处大同小异。

  元宵节习俗

  上党地区过元宵节除举行看灯、放焰火等活动外,在泽州、高平、长治等县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在大门外垒一炉膛,点燃炭火,名曰“人火”。其形状为人物,中空吐焰,光彩腾灼,既十分好看,又增加了热气,使得大街小巷都温暖如春。

  腊八初五的“五豆节”,家家要吃用小米同红豆、黄豆、绿豆、豌豆、豇豆混合煮成的“五豆粥”。

  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家家要吃用江米或糯米同大枣、栗子、杏仁、核桃仁,桂圆等多种干果仁及花生米、食糖混合煮成或蒸制的“八宝粥”。晋城市有些地方 还有在“八宝饭”中放面条、成元宝和暗色铜钱的圆形面片,名曰“金丝元宝腊八饭”。吃出暗色铜钱的人,意为要交好运。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节”,多数人家要吃糖瓜、放鞭炮,有些农村仍保留着绘灶君画像,献供品、饶香等习俗。

  特殊习俗

  在上党各县中,黎城县和襄垣城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就是黎城人和襄垣人互称“亲家”。不管是黎城人见襄垣人,还是襄垣人见黎城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生人、熟人,都是开口便骂,并动手打闹。黎城人开口就叫襄垣人是“小舅子”、“小妻侄”襄垣人则叫黎城人是“小外甥”,但从来都是骂不翻脸,“打”不记仇。一提“亲家”二字,马上和好,甚至互相间可以吃饭不算账,住宿不付钱,就如一家人一样,如遇与其他地方的人争斗,还可一致对外,互相袒护。这种习俗至今仍有保留。

  屯留县不产茶,但屯留人特爱喝茶,而且是专喝很浓的大叶茶。许多屯留人几乎是嗜茶成癖,买茶叶时一般是论斤买,用篓装。

  屯留人还很讲究茶道。沏茶时要先用大铁壶把水烧开,再把大把茶叶装入瓷壶内,用沸水冲沏,壶满水停,滴水不漏。倒茶时,第一次冲好的茶水只倒至茶杯的三分之一;冲第二遍、第三遍时再逐次加至满杯。这样沏的茶初尝苦涩,但茶味香甜清爽。

  屯留人以茶待客的方式尤为特殊。客人饮茶时,主人要不断为客人添加,客人端起茶杯哪怕是只呷了一小口,茶杯一放下,主人就会马上给你添满杯。即使是客人一再表示不喝了,主人也会认为你是在讲客气,还会不断地给你添加,使你总是一杯茶喝不完。如果你懂得那里的“规矩”,只要将杯中剩的茶水往地下稍稍泼一点,主人就以为你真喝够了,不再继续给你清茶,叫做“倒了茶羹不再喝”。

聚合标签:丧葬习俗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农村丧葬风俗农村丧葬风俗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