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著名作家路遥墓地:为写作耗尽生命,坟冢后侧13个字令人潸然泪下

管理员2020-03-04【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陕北榆林清涧县人。路遥是近代最为著名的作家,尤其是他的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影响了无数人,也激励了无数社会底层青年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荣获1988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3岁。关于路遥英年早逝的原因,普遍的说法是路遥年幼时身体就差,加上长期艰苦创作导致积劳成疾。如果大家对路遥稍微有所了解,就知道他日常生活无规律,为写文章,连命都不顾,经常废寝忘食、日夜颠倒,这些都无情地摧残着他的身体。  路遥去世后,下葬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文汇山。路遥的墓地非常普通,坟冢前是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和刻着“路遥之墓”的黑色大理石石刻。坟冢四周有四组石桌石凳,桌面分别刻着“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和“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坟冢后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的名言。  在路遥坟冢后侧的墙壁上,镌刻着路遥的13字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句话是路遥最为出名的名言,也真正诠释了他的一天。路遥的每部都是用生命在创作,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这部作品不是写给一些专家看的,而是写给广大的普通的读者看的……希望它能经得起历史的审视。”  现实主义小说《人生》取得了巨大成功,给路遥带来荣耀,但路遥没有就此止步,他决定创造了一部更伟大的作品。着这样的情况下,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逐渐走进了人们的事业。路遥最早给这部长篇小说取名为《走向大世界》,他决心要把这一礼物献给“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最终改名《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路遥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等人的奋斗历程,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1975年初到1985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谱写了普通劳动者的生存、奋斗、情感和梦想,读起来让人潸然泪下。  根据路遥的预先想法,《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基本框架是“三部、六卷、一百万字”,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一礼物献给“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事实上,《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并不成功,但路遥以孺子牛般的精神,相继完成了第二部、第三部的创作,结果却震撼了无数人。  为了写好这部浩瀚巨著,路遥翻遍了无数资料。《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时的随笔,里面描述了路遥创作的历程,“近1个月的时间,每天工作18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以致招待所白所长犯了疑心,给县委打电话,说这个青年人可能神经错乱,怕要寻‘无常’。”  1992年8月,路遥病倒了,住进了延安人民医院的传染科。到了生命的尽头,路遥连进食都十分困难。据路遥身边人回忆,“不能动弹、不能写作,时时被病痛困扰,身体和精神都在不断遭受着疾病的侵袭,路遥的情绪也在希望和绝望中摇摆。”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农村丧葬风俗农村丧葬风俗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