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指南殡葬指南

试析如何加快推行节地生态葬

管理员2020-08-31【殡葬指南】人已围观

今年2月民政部、发改委等九部门共同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在巩固和提高全国年均火化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网络,全面实行奖补激励政策,骨灰装棺再葬、乱埋乱葬和墓位面积超标得到有效治理,节地生态、移风易俗新风尚成为殡葬活动主流。”

节地生态葬,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散撒、格位存放等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节地生态葬是运用生态糸统理论与生态经济规律,建立生态化的殡葬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换言之节地生态葬是指在绿色生态、低碳低耗、可循环发展理念指导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葬方式。目前,国内节地型生态葬式主要有草坪葬、树葬、花坛葬、壁葬、廊葬、塔陵葬、骨灰堂及江葬、海葬等。应当说这些既节约土地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还节省丧葬费用的葬式葬法,顺应节约、低碳、环保、简约理念,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可好事却“叫好不叫座”普遍“遇冷”,这些年来节地生态葬式一直不为人们看好,公众接受度低,在变革传统葬式中给逝者换个“葬法”推行的很缓慢,很艰难。如何加快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施行绿色殡葬,提升殡葬业态生态文明指数,实现殡葬改革根本宗旨,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给力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促进节地生态安葬从改革的蓝图走进实践,实现《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十三五”实现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的目标。

1、政府主导推动作用

推行节地生态葬,作为殡葬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可考虑从顶层设计制定生态安葬相关法规条文放进修订后的《殡葬管理条例》,建议还可通过设立《殡葬法》从法制的角度保障节地生态葬的实施。一个具有政策性、导向性的《指导意见》须跟上法律法规的支撑,从法治层面建立责任追究制,否则泛泛“指导”下的“推行”进程势必缓慢难以奏效。各级政府可将节地生态葬纳入基本殡葬消费范畴,从公益民生这块着力扶持。推行节地生态葬这项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国家决策和政府行为,认识上应当提高到国家利益的高度全力推动,由政府主导监督实施。时不我待,节地生态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重要议题应当摆在各级政府会议桌上,摆进各地公墓规划发展之中以贯彻落地。

2、媒体宣传导向作用

我们深知几千年来根植积淀的传统殡葬文化和丧葬习俗,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这注定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推行节地生态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入,提升关注度和参入度,媒体宣传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舆论先行”“媒体给力”,借助媒体“造势”推波助澜乘势而上,以大强度、立体式宣传营造氛围形成气候。尤其是各级党报和电视台这些权威媒体应当发声给以正能量力推,藉此获得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须知在信息传媒进入高速快车道的时代,媒体声音的传播力和穿透力能量是巨大的。

3、政策激励扶助作用

在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上,一个新生事物的落地展开,少不了“剌激性”的政策激励,这种鼓励手段往往催生“从众效应”拉动其发展。在各地推行生态葬式中,上海、广州、天津纷纷出台海葬奖励补助政策,内地很多城市也相继建立健全生态安葬奖补激励机制,都是采取由政府埋单鼓励民众选择生态葬式这种扶助模式。如浙江省平阳县对凡是实行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葬式的每例给予3000元补助,实行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的每例给予5000元补助。

4、产品开发吸引作用

目前各地推出的节地型生态葬式,多似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一种面孔,缺少新颖、缺乏特色,缺失文化艺术表现,少有吸引力。对此,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可将节地生态葬产品的开发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推出各种新型产品,以科技示范作用推动老产品“升级换代”,包括将可再生材料替代传统石材减少污染等;陵园规划设计中,可因地制宜将多种节地又节俭的生态葬式融入“立体型生态绿化”自然环境的打造之中,做到景中有葬、葬在景中、葬景交融,兼具生态型、艺术型、休闲型园林功能;本着尊重逝者、慰藉生者服务理念,与生态葬式葬法相匹配的个性化服务要跟上,以服务赢得民众对生态葬的认可和满意;一些具备条件、上规模的陵园可设立产品开发部门,推陈出新提供既尊重传统文化、又具有先进理念和人文艺术品位的生态型产品,引领本地区生态葬朝着多元化、多途径方向发展。

5、价格杠杆调节作用

在推行传统墓葬向着节地生态葬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经济杠杆”这个无形的手撬动传统丧葬模式,相对提高传统墓价,藉此抵御和淡化传统墓葬习俗。就“节约土地,保护环境”这项重大国策而言,让一意购买传统墓的买主,为消耗过多的土地资源及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是有道理的、站得住脚的,在京津沪多数民众意识和理解到这是资源紧缺、遏制浪费的无奈之举。虽然“死不起”、“葬不起”呼声此起彼落,但从消费意识上还是引导了人们在“比较”中,从节俭的角度选择那些更加经济的生态葬产品,如壁葬、树葬、花坛葬价格就很便宜,撒散葬分文不花,江葬、海葬还享受政府补助。

6、生态陵园示范作用

推行节地生态葬,各地可选择一些生态环境不错、服务条件较好的陵园先行试点,着力打造一个融合多种葬式葬法的生态陵园做出典型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再组织各个公墓到“样板田”考察借鉴以点带面铺开,还可组织社会民众参观体验。上海福寿园生态葬做得很成功,其理念、模式及产品幅射到全国很多家公墓。我们安徽可选择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作为“开发区”,创新开发适宜本省省情和具有徽风古韵的节地生态葬,诸如将黄山徽派建筑风格的景观廊、景观壁、景观苑嫁接到公墓,从景观视角打造园林式的廊葬、壁葬、亭葬、祠堂葬等,融墓于景,墓景交融。省殡协可举办节地生态葬理论研讨会、现场观摩会,从生态环境、地域风情、本土习俗、人文景观、艺术品位、文化理念等多视角、多元素探讨适宜省情市情县情的各种生态葬式葬法,避免产品单一化、同质化,更多地创新开发出让亲属情有所寄、哀有所托、祭有所处,富有文化内涵的绿色产品和绿色葬祭礼仪,着力提升生态葬产品的品质和品位。

7、党员干部引领作用

坚持改革,深化改革,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的最强音。作为国家一项重大的社会变革,推进殡葬改革深入、持续发展,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军和主力军作用尤为关健、尤为紧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其中就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执行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主动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推行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子率以正,不敢不正”(出自《论语》)。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积极践行节地生态安葬,以上率下在广大群从中带出好头,作出好样子,势必产生人格化示范效应,成为推动绿色生态葬的无声力量。尤其是领导干部在“身后事”上率先垂范,其释放的正能量产生的影响和拉动作用不可低估。正所谓风成于上、化俗于下。唯此,推行节地生态葬才能变难事为不难,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行动,生态葬才可全面落地一以贯之实施。

8、相关部门监督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糸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入。节地生态葬作为殡葬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和治理体糸,各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给力,形成共管、共治格局。作为民政主管部门明确责任主体,从审批公墓建设项目的源头上把控,陵园建成后跟踪实行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强化指标性管理和常态化检查,强化节地生态葬的考评奖惩机制。如公墓项目审批上,注重生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将节地生态葬列入陵园规划建设硬指标之一,明确下达生态葬式葬法所占的比例;一年一度的公墓年检中,对节地生态型的葬式葬法专项考核,对“未达标”的陵园,以“一票否决”不予通过年审;对严重超面积建大墓、违规建豪华墓的责成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亮红灯”收回公墓经营证书。

把生态文明纳入现代殡葬建设总体布局,着力构建以促进生态文明殡葬政策、建立生文明殡葬机制、倡导生态文明殡葬理念、推行生态文明殡葬产品、全面实现殡葬业态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以牺性最小的资源环境为代价,支撑现代殡葬大服务,是这项系统工程建设最终的“达标”,这是中国人口、土地基本国情和老龄化社会带来巨大的殡葬消费市场所决定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明确指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节地生态葬的提出和推行,正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殡葬产业的落地,给现代公墓的定位和发展标明了坐标、划出了走势图。中国殡葬业要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契机生发动力,对传统殡葬进行一场再革命,破解掣制改革、制约发展的现实难题,创新思维扫除羁绊推进葬式葬法的变革。我们坚信节地生态安葬终将取代传统墓葬,这是现代公墓建设发展中注定要走的变革之路。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殡葬,是推进节地生态葬发展中必须始终保持的定力。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肩负责任,砥力前行,坚定信念,坚守定力,坚持推进,为实施绿色殡葬,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贡献。

聚合标签:殡葬法规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