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指南殡葬指南

西方丧葬礼俗

管理员2020-04-23【殡葬指南】人已围观

  西方丧葬礼俗

  西方国家的丧葬礼仪基本上属宗教式的丧葬礼仪。人死后,首先在死亡地或尸体发现地的登记处进行登记,由医生或验尸人员签发书面证明,并在死亡者生前居住地的基层组织办理登记;而后对亲友发出通知或在报刊上公开宣布。

  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土葬或者火葬。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西方葬礼仪式一般同结婚一样,多在教堂举行。具体程序是,先把棺材运人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词并为死者祈祷,然后用一块天鹅绒棺罩遮盖住棺材送往墓地或火化场。

  葬礼与葬礼弥撒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在葬礼后的某一天)举行,一般由神父或死者亲属议定,包括祈祷词和经文,然后是圣餐,最后为告别仪式。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人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近现代以来,由于崇尚“科学精神”,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兴起,使西方人能以一种“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进一步淡化了社会对殡葬的热情。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也是以死者为“中心”,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总之,西方丧葬礼俗有我们可借鉴之处。死亡文化的本质是生存文化,从一个民族的死亡文化中可以窥到那个民族的全部生存哲学。

  西方虽然民族众多,但实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丧葬礼俗基本大同小异,下面就西方丧礼中比较一致的方面予以概述。

  葬式。西方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两种。无论采用哪种葬式,均葬于公墓。

  公墓。城镇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静幽雅之处,农村公墓建在村外较远的地方。西方公墓园林化程度很高,规划也很长远、划一、详细,有公路、纪念、休息、住宿、购物的场所。公墓管理很严谨,死者不论何种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后种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围要种四季花卉。一年四季墓前几乎都是鲜花盛开。整个公墓内无论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见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标志或土堆。它不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的胜地。西方公墓的使用一般是有偿使用,使用期长短不一,但有最长期限规定。

  殡葬礼仪。西方殡葬礼俗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宴谢、祭奠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人死之前要在神父面前忏悔,之后神父要为其祈祷。这也是临终关怀,使死者正确看待死亡,摆脱死之恐惧。死后在神父主持下给死者洗尸,宗教含义是洗去生前罪过,干干净净去见上帝。停尸在西方传统丧俗中,一般停在教堂,由神父主持追悼会。神父介绍死者生平并为之祈祷,下边亲友则一同祷告。完毕以后由四人一角一人抬着棺材走向墓地,神父、亲友跟在后边送葬。下葬时,神父还要再为亡者祈祷。哭丧无论是初终还是在教堂,也无论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时,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为不要打忧死者灵魂安静。下葬时,随土撒人一些花瓣,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以默默离开坟墓。祭奠亡者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西方人在居丧的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祭亡灵仪式。届时,亲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现代西方,社会工作兴起,对西方丧葬礼俗改革又推进了一步。丧事不再是各自操办,而是由殡仪馆“一条龙’’服务。宗教仪式、纪念仪式均在殡仪馆进行。送葬也由殡仪馆灵车送。西方社会对死者相当敬重,殡仪馆接送尸体时,其它车辆主动让道,并鸣笛以示哀悼,路人也注目肃立。

  西方葬礼禁忌

  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某些特征。如:葬礼时出太阳,在参加葬礼的人中哪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最亮,哪个人就可能是下一个死亡者;如果葬礼那天下雨,就意味着死亡的灵魂可以顺利进入天国;如果参加葬礼的人数是单数,其中必有一个不久后便会死去。

  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迟的。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中必然会有人死亡。例如在被推迟的日期内包括星期日的话,那么这一凶兆就可能出现,而且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

  在西方,有些日子是不宜举行葬礼的,如元旦,否则在死者所属的教区内,在新的一年中的每一个月就都将举行葬礼;再如星期日,否则就意味着在一个星期内还会接连地举行三次葬礼。

  此外,西方人认为,出门遇见葬礼队伍是不吉利的;如果遇见葬礼,便会跟着送葬队伍走上一小段路,这样可以避免凶兆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当棺材运往墓地下葬时,西方人是绝对不肯走在棺材前面的,他们相信这样做会使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大难临头,甚至会死亡;但如若这时遇到了一个牧师或传教士,这一凶兆就会自行消除;遇见灵车也同样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尤其是空的灵车,但这一凶兆只有在灵车面对面地驶来时才真正成为凶兆。

  世界各国的人们在丧葬中的忌讳

  由于世界各国风俗民情不同,丧葬中的忌讳也各有不同。

  在美国和英国,人们认为在大庭广众之中,节哀是知礼的表现,所以在丧礼中一般不大哭大闹,表现得很有节制占在波士顿,吊丧的客人,不准吃三块以上的三明治,如果吃了,就会认为不尊重被吊者或者是不吉利。

  在印度,人们认为在丧礼中如果不捶胸顿足,不号啕大哭,便是有悖礼教,对死者不尊敬。所在丧礼中一般都是痛哭流涕,显得悲痛异常,亲戚死后,在悼念期间要忌食。

  在日本,人们在参加葬仪时,忌讳使用“再三再四”、“一个接一个”、“频繁”、“不久”、“又”这些字词。要穿素装,男子穿黑色西装或燕尾服,系黑色领带。女子也要穿黑色套装或黑色连衣裙。如果死者不是近亲,参加葬仪时可佩带白色项链和戒指。葬仪中千万不要戏笑、喧哗。

  对数字的吉凶概念很敏感的国家有日本、南朝鲜,他们最忌讳与“死”发音相同的“4”字。因此在日本医院中没“4层”、“4号病房”、“4层楼”、“4诊室”。在看望病人时,绝不能提及病人最忌讳的“4”字。出门旅行时,船票上的座号、飞机的登机牌的座号如有“4”,他们也不愿接受。美国高尔夫球原来习惯每盒装3个、6个或者说12个。后来一家工厂为了打入日本市场,设计了特别包装——每盒装4个。不料运到日本谁也不买,问题就出在“4”字上。

  在南朝鲜,几乎什么都回避“4”字,如大酒家、旅馆、办公楼、宿舍等建筑,都没有“4”楼,门牌没有“4”号,在常与生死连一起的医院,绝对见不到一个“4”字。在喝酒或其他饮料时,人们很少会喝4碗或4怀,而且要避免双数,他们如果喝了两杯之后,一定会再喝一杯,而如果喝了三杯,那是绝对不会再喝一杯的。在一些家庭生了第4胎,也被认为不吉利,这个孩子常常受到虐待。在军队,对“死亡”一词更为敏感。他们认为,如果部队被排列为第四,那么在战斗中必定失败。因为特别忌讳“4”,凡出现“4”的分组编队都用其他代号来指明,所以南朝鲜军队中没有第4军、第4师、第4团等;在海域的划分上,只有1、2、3、5海域,而没有第4海域。

  在缅甸,信奉佛教的比较多,在治葬当中有很多约定俗成的禁忌,尽管政府没有明文规定,但人们都能自觉遵守。掸族人死后,他留下来的建房材料不能再用,人们认为如用了死人遗留下来的建房材料会给活人带来厄运。克耶族人在耕种期间不吃丧家的食物,也不吃丧家敬奉神灵的供品,猎人出发狞猎前也是如此,认为吃了这些食物会倒霉。

  在孟加拉国,居住在安达曼海西部的矮种黑人大安达曼人在亲戚家死人后,进行悼念时要忌口,只能悄悄喝点稀的,有的人为此饿得够呛,即便如此,也没人敢破这个规矩。

  巴西人认为人死好比黄叶落下,所以忌讳棕黄色。

  埃塞俄比亚人对死者表示深切哀悼时,才穿淡黄色的服装。因此,出门做客是绝对不能穿淡黄色的衣服的。

  泰国的死人姓氏是用红色写的,所以平时最忌红色,认为红色不吉利。所以平时绝不用红色笔签名。在中国,旧的丧葬礼规矩特别多,在丧葬中也是如此,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时期有数不清的讲究,丧葬礼仪相当繁杂。沿袭到现在而且又比较普遍的主要丧葬忌讳有:一是忌穿彩服,暇丧或吊丧时主要应穿黑、白两色的服装。如果死了人,还穿得花花绿绿,就被视为对死者不尊敬。二是忌行宴会,自家或亲戚朋友家死了人,一般尽量不单行宴会,也不演戏玩乐。三是忌高声大气,吵吵嚷嚷。四是忌出远门,家中老人病故后,丧期不满,做子孙的都要在家服丧,不要出远。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